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大家好,我是公子。

围绕姜萍的事情,越来越朝着荒诞的方向走去。

公子在《击败清北学子,17岁中专生爆冷逆袭,姜萍凭什么一鸣惊人?》写了她在阿里全球数学竞赛获得第12名的故事,又在《北大硕士赌500万,质疑姜萍作弊,是否是一场荒诞闹剧?》列举了姜萍在数学方面受到了哪些质疑。

其中一个疑点是姜萍平时的数学成绩。

有网友晒出了姜萍今年3月和4月的数学成绩,分别是51分和83分,不管满分是100分制,还是150分制,考出这样的成绩,都不像是有数学天赋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网传的卷子难度并不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即便姜萍做题偏慢,也提过更爱挑战难题,但连中专卷子都没及格,期间却能在极难的全球竞赛中拿93分,排第12名,强烈的对比还是多少让人诧异。

当然,有网友觉得图片可以造假,不具备公信力。但6月27日,涟水县官方证实姜萍83分的月考成绩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间接戳破了一个谎言,即姜萍4月排年级第一,因为在官方背书的4月成绩截图中,同班的丁同学比姜萍分数还高,排名更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不用说姜萍还有新的疑点,比如她心仪的浙江大学,特意邀请她参加数高院的暑假班,有网友还透露浙大的邀请程度相当积极,联系了阿里、老师、学校和当地教育局。

但截至报名结束,都没得到姜萍的回应,明明这是姜萍圆梦的途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她的板书出现写错数学符号等致命问题,以至于除了北大硕士赵斌,北大教授袁新意也实名提出质疑。

袁新意,北大数学“黄金一代”的成员之一,2000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第一个获美国克雷研究所研究奖的华人,数学实力毋庸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严谨地分析姜萍的疑点,并提出姜萍自证清白其实非常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袁新意看来,LaTex难度极大,使用起来耗时耗力,姜萍没必要用该数学软件答题,而在涟水县官方的回应,姜萍参赛的电脑是借的。

如果姜萍连自己的电脑都没有,她又是如何做到“熟练掌握”LaTex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还等不及8月公布决赛成绩,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姜萍。

02

坦率来讲,“谁主张谁举证”,从姜萍个人的角度出发,她参加完一场比赛,没义务要在众人面前自证清白。

如果真的要去证明,最应该,也最有办法的,其实是藏在姜萍背后的主办方阿里达摩院和老师王闰秋。这场比赛由私企举办,不涉及国家公权力,主办方有绝对的解释权。

尤其是姜萍为什么爆火,然后又迅速被架在火上烤,主办方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第一,姜萍的故事是主办方先报道,然后各大媒体再跟进。而且,主办方还有将姜萍造神化、借此炒作的动机。

最直观的表现在于贴上“17岁”“中专女生”“爆冷逆袭”等关键词,吸引广大网友注意。

事实上,主办方也最爱营造这种逆袭,比如去年推出了个95后快递小哥,只是没火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主办方在举办初赛时,与其说是筛出强者,不如说是筛掉不用心的人,所以选择线上+开卷+长达48小时的形式,但这也注定了监管不力,让姜萍的初赛成绩失去权威性;

很多人猜测,真实的情况是姜萍的老师借她的账号,答多一次题。

第三,姜萍受到最多质疑的板书,由主办方拍摄并发布出去,主办方显然了解当时的情形。

记得之前还有传闻,视频背后的故事是主办方拿到成绩后不太相信,特意跑去涟水中专给姜萍出题,这本可以帮姜萍的数学实力做证明。

但主办方很快澄清了没有要求姜萍答题,这也侧面印证了其没断网,知道有一堆人质疑姜萍。

那么,主办方为啥不顺便做其他澄清,比如板书到底是姜萍亲手书写,还是其他人代写,姜萍在摆拍而已?

主办方作为赛事组织者,以及视频的发布者,在出事前大肆报道,借姜萍的爆火让比赛出名;出事后却一声不吭,也不找第三方审查,任由姜萍这一未成年人,独自面对舆论的冲击,于情于理,这都说不过去。

而且,随着姜萍事件的升级,舆论已经从单纯的探讨成绩,上升到了造姜萍黄谣、性别对立、学历歧视等高度,加剧社会的撕裂。

主办方的沉默令人失望,而很多时候,公信力的败坏就是从“装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