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记者 雷妍)当前,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广西、安徽、湖南等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洪涝灾害防疫保健康有关情况。

“洪涝灾害之后,传染病的发病风险会增加,在个人卫生层面,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消毒与防护工作?”针对央广网记者的提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应急办主任、研究员孙宗科表示:发生洪涝灾害之时,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垃圾、粪便甚至一些禽畜宠物等动物的尸体都会进入到洪水当中,这时候人一旦接触到了洪水,或者洪水经过的这些环境,患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应急办主任、研究员孙宗科(雷妍 摄)

孙宗科提示,预防肠道传染病,首先要防止病从口入,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可以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来洗手,这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办法。

第二,不吃腐败变质或者霉变、受污染的食物,尤其是不要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等动物。

第三,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用洁净的水来清洗干净,少吃或者不吃凉拌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和存放。

第四,定期对生活垃圾和粪坑粪池等环境喷洒消毒剂和杀虫剂,减少蚊虫的滋生。

“同时,也要注意预防媒介传染病。”孙宗科提示,在家里要检查纱门、纱窗是否完整,可以使用蚊帐、蚊香等来防止蚊虫叮咬;出门时穿长衣长裤,在皮肤裸露的部位,可以喷涂防蚊花露水等来保护。

“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洪水。”孙宗科提醒,“如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皮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