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8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6日发表了题为《基于规则的秩序不起作用,是时候换一种方式了》的文章,作者是北京对话秘书长韩桦、北京对话项目经理李泽西,编译如下:

基于规则的秩序的支持者忙了一个月。从香格里拉对话会到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不少人都呼吁努力捍卫这个秩序。但是,在这些对秩序的呼声中却没有真正的秩序,而只有混乱。问题早在2003年美国试图为入侵伊拉克辩护时就变得显而易见。

基于规则的秩序从来都不完美。远离地缘政治热点、涉及欠发达国家的冲突往往会被规则执行者忽视,而执行者本身也常常违反规则。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与会者强调,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要求摒弃双重标准。

然而,双重标准依然存在。这表明基于规则的秩序不仅不完善,而且存在根本缺陷。中国等国呼吁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其依据是西方对基于规则的秩序的定义有悖法治精神,因为它体现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不是多边主义和民主正义。

当这种基于规则的秩序在二战后构建时,全球南方的许多地区还都是殖民地,其代表性严重不足。基于规则的秩序的基础概念,比如尊重主权和人权,基本上没有改变,但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这个秩序到底是什么仍然定义不清,有各种解释。而且,对于哪些规则应该优先也存在不同看法。西方认为,俄罗斯违反了保障乌克兰安全和边界的协议,而领土完整是基于规则的秩序的根本所在。可是,俄罗斯长期以来坚持认为,是北约首先违反规则,向东扩张并破坏俄罗斯的安全。

在加沙战争中,美国为捍卫以色列的立场而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许多人认为,美国政府对加沙战争的态度极其虚伪,这可能会进一步使基于规则的秩序失去合法性。

美国扮演着全球警察的角色。然而,在有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下,任何制度都不可能长期发挥作用。自2003年为出兵伊拉克找借口而撒谎以来,美国就一直受困于合法性危机。

人们提到基于规则的秩序时,实际上是在表达支持某一套价值观。支持者和批评者都认为,这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提到基于西方价值观的自由国际秩序。(编译/赵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