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黄玉玲)时值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发布将近一周年之际,6月28日,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召开。会上发布了一批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公园建设典型案例,引导各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更好服务保障国家公园建设,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检察机关督促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物种生境行政公益诉讼案等6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5件,民事公益诉讼1件。案例涉及我国首批设立的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等5个国家公园,青海、四川、吉林、海南、福建、江西等6省,南北跨度从南海之滨到白山黑水,地理风貌从东南丘陵到世界屋脊,植被种类从热带雨林到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动物种类从顶级猎食动物东北虎豹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高原精灵藏羚羊。从案件保护对象来看,既有雪豹、东北虎豹、海南坡鹿等保护动物,又有天全槭、武夷山松树等在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植物。公益保护手段既包括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也包括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追究违法行为人民事责任,保护对象全面,保护手段多样,充分彰显了我国绝无仅有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体现了检察机关对国家公园保护的多视角全面关注。

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要求有效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本次发布的四川省雅安市检察院督促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树种天全槭行政公益诉讼案等诠释了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职能时的系统化、全局化思维,将单一的违法行为置于威胁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的全局考虑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公园原有生态系统,确保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功能稳定,具有较完整的动植物区系。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表示,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受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成效明显,检察机关在服务国家公园建设公益诉讼履职中,既保护生态环境,也重视保障当地居民利益,充分调动当地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减少因国家公园建设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实现国家公园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