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抑郁症,乃阳气之不足。

厥阴为病,尤其心肝两脏更为关键。

厥阴经,又关联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故抑郁症之症,多不离心肝二脏。

此病之发展,犹如阶梯:

由柴胡疏肝散证,渐至加味逍遥散证,再至甘麦大枣汤证、半夏厚朴汤证、归脾汤证,终至天王补心丹证。

此过程,乃从心肝之病,逐步波及胆胃、肝脾,乃至心胆胃热,肝脾肾寒。

所以,抑郁症难自愈。

抑郁症自愈之难,在于脾胃之虚,阴血无以化生,阳气难以恢复。

阳气之来复,乃抑郁症生死之关键。

抑郁症与焦虑症,虽似,却有别。

虽皆为气机之病,然焦虑症属阳证,正气尚足;

抑郁症则为阴证,正气已衰。

故有言:“正气足,则焦躁;正气不足,则抑郁。”

肾脉沉弱、短者,皆为正气之虚,宜用姜桂附之法调理。

焦虑、抑郁,实乃正邪之战,持续之久,胜负难料。

至于阳气之源,实乃肾与膀胱。膀胱之阳,虽鲜为人知,然亦关乎阳气之生成。

故,抑郁症之根,多在于脾阳虚,膀胱阳虚则为其中转过程。

然亦有特殊情况,可转为里阳证,即躁郁症或双相障碍。

观抑郁症之变,实则观经之传变。疾病之传,随人体状态而变。

津血虚之症,若胃肠素热,易传为阳明病,此时津液虚竭,燥结迅速,不可轻视。

此即所谓“伤阴化燥”,性质已然大变。

若少阴病传至阳明,见津液虚衰之兆,需急下存阴,口干咽燥者尤需如此。

至于少阳证,亦有痛感多者,如咽痛、口苦、咽干等,皆属孔窍之病。

若一人全然虚浮,其果则为郁,此乃不畅之兆。

江河之上筑坝,小溪之水断续,皆成郁之象。

郁与滞,始于肝,故有“肝气郁滞”之说。轻度之抑郁症,病在心肝二脏,治疗宜紧抓此要点。

柴胡入肝经,疏肝解郁之良药。

心肝得补,脾胃调和,湿热去之,故轻度抑郁,不难消解。

然心肝二脏,既是抑郁之始,亦为转变之枢。

病情之转变,皆因脏腑传变。从心肝至胆胃皆热,肝脾皆寒,进而心胆胃热,肝脾肾寒。

心胆胃过热,实乃供给不足之症,何以致此?

乃因脾肾寒矣。

此病棘手,因脾弱吸收不良,药物难以奏效。此时解郁肝仅治标,治本在健脾胃,滋补肾水。

严重抑郁者,多有淤与虚之症,需当归剂以补之。

若仍不足,可加地黄阿胶之类,辅以疏通之药,如细辛通草。活血化瘀之药,如桃仁丹参三七,亦可视症状而加。

附子亦此时可用,与干姜、吴茱萸、肉桂、细辛、桂枝等配伍,扶阳损阴。

若至三阴真寒,须先破阴浊,再扶阳,否则郁火内生。

抑郁症虽棘手,然从脾胃入手,亦无大碍。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者,可用建中汤或薯蓣丸等方剂。

脾胃稍弱者,则加人参干姜茯苓白术等,以强脾胃。

然抑郁之症,涉及心火与肾水,治疗须谨慎。滋阴恐肾水更寒,温阳又恐心火更旺,阴阳分裂更难调理。

此时可用乌梅丸或麻黄升麻汤等法,以调和阴阳。

补先天肾水,须节制、禁欲、固握,使水不外泄。再辅以滋阴之法,如中药、食补或修行中吞津之术。

抑郁症有三关,首为肾水关,次为肝脏关,终为心关。

心关最难,因药物之力仅为辅。

心关与肾关相反,肾关欲留而不能留,心关欲探而愈空。

故应对之时,宜守内心,勿使躁动。

破气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