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钢琴伴唱《红灯记》,还是钢琴协奏曲《黄河》,都已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昨晚,音乐家殷承宗首次在一台演出中连演这两部经典之作,从“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光辉照儿永向前”的革命豪情到“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在国家大剧院带领观众重温永不褪色的燃情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身红色唐装,83岁的殷承宗从侧台稳健走到舞台中央,花发不掩其精神矍铄,一亮相便是满场掌声。待他在钢琴边坐定,来自上海京剧院的“李铁梅”毕玺玺率先登台,翠亮的“奶奶你听我说”抓住观众的心绪,一曲唱罢,不仅有音乐厅里如雷贯耳的掌声,更有中气十足的叫好声。

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演唱和大乐队相辅相成,琴师常常起到衬托作用。但在昨晚的舞台上,乐器仅有钢琴、鼓和京剧传统的三大件——京胡、月琴、弦子,更考验演员的嗓音和钢琴的融合。好在,国家京剧院的“李玉和”张浩洋、上海京剧院的“李铁梅”毕玺玺和“李奶奶”胡静都功底深厚,出色完成了这场演出。

1941年,殷承宗出生在鼓浪屿,如今他落叶归根,回到家乡定居。6月15日,这台音乐会在鼓浪屿音乐厅上演。为了排练钢琴伴唱《红灯记》,张浩洋、毕玺玺和胡静每天都从鼓浪屿的山脚下爬到山顶,到殷承宗的家中排练。让青年演员自叹不如的,是殷承宗依然保持每天练琴5小时的高强度,且每周游泳两次,为的就是练气,强健身体,因为他还要继续在舞台发光发热。

“和大师级的艺术家在一起排练很幸福。”毕玺玺说。2018年殷承宗巡演钢琴伴唱《红灯记》时,就是这三位青年演员组合。毕玺玺是与殷承宗合作的第12位铁梅,一开始,殷承宗对她并不了解,对铁梅的人选非常谨慎。为了考察她,殷承宗找来很多毕玺玺的演出视频音频,只是说了一句“试试吧”。

初次合作,毕玺玺提前来到北京加入排练,接受老艺术家的最终考验。她回忆:“排了第一次我就懵了,我学过的东西都被殷老师全部否定掉,我想一定选不上了。”没想到,殷承宗第一次听到她唱就已经定下了她,直到今年再次演出排练,殷承宗还在逐字逐句给她抠戏,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给毕玺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她受益匪浅。

京剧是唱念做表的综合艺术,在钢琴伴唱《红灯记》的舞台上,表演和人物被削弱,戏剧性则要从音乐中传递。胡静能够感受到殷承宗用琴键给观众传递的戏剧体验:“比如说我的唱段里他一开始的伴奏很强烈,然后随着情绪慢慢落下来,通过琴键的强弱、快慢对比,让观众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舞台。”

时隔六年再聚首,青年演员又在各自舞台上成长不少。张浩洋已经演出了一百多场京剧《红灯记》,和殷承宗的合作也从2011年就开始,成为合作时间最长场次最多的“李玉和”。“演出钢琴伴唱《红灯记》的舞台经验,让我把京剧的唱腔更细腻化,音乐色彩也会更加浓郁,很幸运能够得到殷老师的指点。”张浩洋说道。(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