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玉器。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玉器。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玉器。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看展。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看展。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人民网天津6月28日电 (记者唐心怡)近来,天津博物馆热闹非凡,尤其是“聚赏珍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展,观众更是络绎不绝。

据悉,“聚赏珍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展陈列内容以六十年来考古发掘玉器的成果和目前学术界对玉器研究的状况,作为陈列内容的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本依据。实物展品典型精美,观赏性强;辅助展品简要明确,说服力强。

策展人曹平介绍:“陈列内容共分七个部分,每个部分有若干个专题,共33个专题,集中体现玉器及玉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功能、价值、造型、纹饰及文化内涵。如史前时期的神话与宗教、汉代吉祥文化、唐玉中的佛教、宋元阿拉伯文字、清代的痕都斯坦玉等。在布展时,我们充分发掘馆藏玉器文化的意涵和深度,从中体现古人在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对玉器的审美视点与价值观点,展现中国古代玉器和玉文化的多种成就。”

“‘聚赏珍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是我们馆开馆以来一直有的一个展览。玉不仅有美观性、装饰性,还有使用性和传承性,希望来看展的观众可以感受到古代玉器的精美以及了解玉文化知识。”曹平自豪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