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对那些武侠世界里的英雄好汉啊,以及打击坏蛋提振正义的故事特别痴迷。那时候觉得,这世界挺简单的,分个好坏就行了。

长大了才发现,世事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人心里头的好坏复杂得很,有时候能把你惊得目瞪口呆。

特别是那些表里不一的家伙:对外人彬彬有礼、笑容满面,但回家门一关,立马变脸,家里人就得受他的气,搁谁谁都受不了……

那就让咱们来深挖一下背后的人性深渊,探讨那些“双面人”的内心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说那些“自我标准双重”的人

这帮人,对自己和别人有一套两套标准,简直就是对自己宽容到没边,对别人严苛到极点。

他们别提多享受在别人面前挑三拣四,批评指导的感觉了,仿佛这就是他们的天赋。一旦和他们熟络了,他们不仅讥讽刺激你,还总是戳你的痛处。

和这种人打交道,纯粹是自找不痛快。

就比如网友分享的一个故事,她的一个“朋友”A,在她还没跟A深交前,A看起来人挺好的,懂得体贴人,私下里也知道保持距离。

她还曾为A打抱不平,结果互相混熟了之后,A露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

开始只是在她面前说别人坏话,后来发现A背后连她都不放过,只好与A绝交。

就像清代张潮在《幽梦影》里说的:“律己应秋风之严,处世应春风之温。”

真正懂事儿的人,往往能自我反省、自我约束,面对别人时又能宽厚温和。

自找苦吃的人,总是让刀子对着外面,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那种“欺软怕硬”的

这种人就是见风使舵的典型,外头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跟谁都怕冲突,所以看起来挺招人喜欢的。

可一回到家,立马“原形毕露”,对家人又吆五喝六的,完全就是另一幅嘴脸。

就拿电视剧《知否》里的盛紘来说,在外头软弱无力的不行,回家就摆起大爷的架子,整得家人哭笑不得。

心理上的懦弱让他们在外面不敢担当,回家却想要摆谱,让身边的人受苦。

他们当家人的奉献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不惜低声下气去伤害他们,因为有了恃无恐,所以经常为了些鸡毛蒜皮的事儿跟家人发雷霆。

其实这样做,最伤的还是那些真心在乎你爱你的人。

来自《读者》的一段话这样说过:

欺软怕硬是狼的本性;而寻求援助,团结互助才是人间的美德;对弱者的同情和关心,则更是人性中的善良之举。

有时候,人人都有点欺软怕硬的小习性,但在和家人相处的时候,能意识到并努力改正,那就是真正的善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要谈谈那“过度负责的老好人”

《读者》里曾这么解读老好人:“一心一意想做好人的老好人,并不是为了什么私利,这和奉迎拍马的人大不相同。”

老好人,就是爱帮忙,喜欢让周围的氛围和谐,但如果这份“责任感”过头了,对家人来说可能就是个坏消息——他把最好的一面都展示给了外人,让家人感到被忽略。

这种自认道德高尚的行为,其实是以牺牲家人利益为代价的。

比如我朋友讲他爸,标准的老好人,家里条件不济,他却觉得要对外尽义务,经常无偿借钱给别人——且大部分是打水漂的那种。

这种“外人面前的老好人”最终只会让自己家里人受苦。

老好人本无罪,但如果因此忽略了家人的感受,就可能会无意间伤害到那些最亲近的人。

所以啊,如果你也不幸是个老好人,要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转变,向家人多给些关心吧。毕竟,那些外面的誉评和善举,都比不上家人的一声问候,一份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探讨了这些复杂多面的人性特质后,我们不难发现,人性的丰富多彩和复杂深邃远超我们的想象。每个人都可能在不同情境下展现出不同的面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对人性失去信心,相反,这是对我们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一次考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双面人”,他们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同事,甚至是我们自己。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识别这些特质,如何去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可能表现出的不同面貌。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理解他人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苦衷和原因。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避免成为那些我们曾批评和不理解的人。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个个体,无论他们是善变还是一致,都是这个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理解和爱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