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摄 许 彤

那夜,在娥眉月妩媚光影的笼罩中,我入住上堡梯田景区高处的木梓排民宿。

我住过建在乡村、古城、盆地、海滨、湖畔、山林、文创园中的各式民宿,但住在因植物而得名、高高的梯田群中的民宿,真是第一回。

次日清晨,叫醒我这个“起床困难户”的不是闹钟,而是不知名的鸟鸣。鸟儿的晨曲一唱响,木梓排的画卷便在晨曦中徐徐展开。

拉开窗帘,落地窗户俨然一部摄像机,无论我往左、中、右何方移动和张望,所见皆是绝美秋色。

向左望去,漫山遍野的竹林幻化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无边的竹海随着晨风微微荡漾,绿得深不见底。我来自浙江的竹乡,见惯了竹海,心底里并未掀起多大的波澜。

往右远眺,是层层叠叠的茶园和油茶林,墨绿中蕴积着磅礴的力量。我仿佛闻到了茶香和油香,还依稀听到古老的土榨坊里铿锵而悠长的劳动号子。

正对着我的,是自然之神手用金灿灿的稻谷绘就的接天连日的上堡梯田。其实,我在昨天傍晚的夕照中已被它所震撼,东道主在我们的啧啧称赞声里介绍说:眼前的这些稻田尚未收割,是特意留给你们远方客人感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堡梯田

这不,天未亮,我的梦未醒之际,勤快的农人早已按捺不住丰收的喜悦,在稻田里忙活开了,割稻的割稻,扎的捆扎。红衣村妇,蓝装汉子,弯腰,挥镰,起身,蹲下,忙碌的身影,起起伏伏,点缀在一片片金黄中,劳动之美的画面感拉得满满当当。田野焕发出无限生机,那些打稻机也没闲着,奋力转动着,稻谷与秸杆四处飞窜,谷粒应声脱落,颗粒归仓,转眼成为田垄间一包包殷实的稻谷,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当我还深陷于夏季多巴胺配色引来的狂潮中,这深秋满目的美拉德色系以突袭的方式将我惊艳到无言。我知道,用不了多久,万亩梯田将完成收割,被脱去金黄色的外衣,但丰收之歌年年岁岁都会在山林云梯间唱响。

民宿里再也呆不住了。我索性步出房间,漫步在露珠晶莹的稻田,山岚缥缈的云梯,云雾缭绕的山林。此时此刻,只愿化身蝴蝶、蜻蜓、小鸟甚至无人机,张开双翅,飞翔、穿越、观景、拍照。

由山麓起步,层层逐级而上的错落之美、色彩之美、形态之美、光影之美,造就了上堡梯田的绝佳视觉效果。这片注入千百年来人类田埂劳作的精华之地,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雄美的梯田,既得益于人工的精心雕琢,又来源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既可远观、近看,又可仰望、俯看,更可展开想像的翅膀鸟瞰、飞越。无论怎么想、怎么看,她的美都掩藏不住。

国内最美的梯田奇观之一的上堡梯田,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评为最大的客家梯田群,其开发史最早可追溯至2200多年前的先秦,兴于秦汉,成熟于宋元,完善于明清。千百年来,一代代山民依山建房、开山凿田,在一垄垄梯田间洒满汗水,更在一部部厚重史诗中写满智慧。

梯田依山势开建,连绵5万多亩,有客家建筑风格的村落零星地点缀其间。耕作期里,泉水自山顶向山下逐层灌溉.这样的自流灌溉体系闪耀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之光;等到了收获期,五颜六色的庄稼又给梯田增添了充满着无穷魅力的艺术之光。梯田因山成形,因水而兴。位置高的田块在海拔1260米处,最低处280米,落差近千米。有的梯田从低向高不断延续,竟达62层之多,简直就是一条条长梯架在山间岭谷,又像一张张巨琴嵌在雄浑大山,层层叠叠涌向天际,令人叹为观止。上堡梯田的美誉不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农耕文明的活态遗产、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案例,勤劳而智慧的人们在梯田上奏响乡村振兴的共富之曲。

仔细复盘,此番是我第三次到赣州,第二次到中国毛竹之乡、赣江支流章江的发源地、阳明先生507年前以“崇仁尚义”命名的崇义县。“阳明圣地,养生天堂”,是崇义的城市宣传品牌。我特意翻出8年前秋天到崇义的采风手册,县情概述中提及上堡梯田。由于时间匆忙,加之梯田尚未申报世界遗产,我们采风团当时并未涉足这绝世的美景中,与养在深闺的上堡梯田擦肩而过。

有缘之处,总归会再度相遇。10月18日下午3点41分,我偶尔经过上堡梯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博物馆,这并非是方案中的必需参观点,但我执意进入细看深究。多好啊,这座主题博物馆的时空轴线非常明确,汇集了截止2022年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公布的8批、五大洲、17个国家的140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最多,有30项。博物馆突出了“世界、中国、上堡”3个关键词,喊响了“世界的上堡梯田”的口号。衢州龙游的姜席堰也赫然名列其间,在他乡看到“姜席堰”这三个字,颇感亲切。与2018年8月第五批入选名录的姜席堰相比,2022年10月第九批入选的上堡梯田虽然晚了4年入选,但它更加震撼、雄伟、神奇、阔大。透过川流不息的千秋中华文明史,我看到一部引水利民、治水兴国的壮美史诗。人们择水而居、逐水而生,落脚,耕作,繁衍,传承,演绎了一曲曲春耕秋收、以水为诗、人水和谐的生命乐章。

想像一下春天,弥漫在优雅曲线、金色画盘里的油菜花海,应是上堡梯田的主色调。水满田畴,如同一块块银镜,阳光流转,蓝天白云,流光溢彩。舞春牛、春耕祈福、犁田体验、趣味插秧等互动节目,丰富了农耕文化的内涵。夏季来临,佳禾吐翠,墨绿的禾苗迎风摇曳,稻田里洋溢着诗情画意。隆冬时节,瑞雪兆丰年,天地间银装素裹,圣洁的意境胜过玉宇琼楼。而我此时置身的秋天,正是上堡梯田一年中最绚丽的季节。金秋稻穗沉甸,秋风染黄了稻田,飘逸起伏的稻浪悠扬醉人。

亮丽的金,灼热的红,浓郁的绿,就像被打翻的色彩斑澜的绘画板,悉心妆点着上堡梯田这尊巨大的天然盆景。春天的青禾,早已转化为金色的稻浪,如织锦、似诗行,铺陈于天际之间。披上黄金甲一般的梯田里,还夹杂着青翠的荞麦、璀璨的糜谷。竹林花海映衬着客家风格的农舍古宅,恰似飘落在大地上的锦带熠熠生辉。霜天染红了枫林,引得漫山流丹。向远处眺望,我惊喜地发现一块八卦田,黄红两色稻谷组成的象征阴阳两极的太极图,引得四周无数的稻田也自然形成更加浩大的八卦田,无边无涯。

山中客家族,世代梯云寨。踱步走进附近的上堡乡竹溪村农家小院,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用长长的木架托起圆圆的竹匾。黄的玉米粒,橙的南瓜片,金黄的柿子果,红的辣椒,淡绿的冬瓜,褐色的菜干,都晾晒在秋日的阳光里。农人们晒的是丰收、喜悦和幸福,还有红红火火、闪闪发光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晒秋

我从梯田走过,《垄上行》的旋律自然响起:“垄上一片秋色,枝头树叶金黄,风来声瑟瑟,仿佛为季节讴歌。我从乡间走过,总有不少收获,田里稻穗飘香,农夫忙收割,微笑在脸上闪烁……”漫步在木梓排的晨雾中,听着鸟鸣犬吠,看着袅袅炊烟,我忆起崇义县花投公司的一位师傅所言:“我们赣南客家人称油茶树为木梓树。木梓树的果实被称为木梓。而木梓排这个地名是油茶树成排的意思。”

在远古的农耕时代,开垦水田种植稻谷是南方地区山民活下去的唯一生存之道。但并非所有的山都能开垦成水田。无奈之下,木梓排村的客家先民便在不能开垦成水田的山坡种上木梓树。随着时光的演进,此地的木梓树越种越多,不仅成片、成林、成排,而且部分人家每年摘下的山茶籽之多,需要半年才能把山茶籽榨完油,木梓排之谓,并非枉得虚名。

想起我昨夜入住的隐匿在静逸时光里的民宿,居然有个这么诗意的名字,如此有渊源的故事,不由得重新打量一遍。眼前这几栋民宿,都由原住民的土屋改建,外观保留了原来田泥夯土的建筑风格,木梁架柱,竹片做筋,青瓦盖顶,外立面刷上石灰。白墙黛瓦的格调与我熟悉的浙派、徽派建筑有几分相近。古老的墙体历经沧桑,刻画着岁月的痕迹。赣南客家民居有“厅屋组合式”“围屋”两种类型。木梓排的土屋类型属于前者,富足的人家做成“上三下三房”,两厅之间设天井用于排水和采光。民宿内部以客家人日常生活为特色,随处可见曾经习以为常、如今难得一见的各种物品,犹如一处处未经修饰的天然农耕博物馆。

说起来,这种土屋是客家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客家民居的活化石,客家文化的物质遗产,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世代相传,千年屹立。赣南地区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人,大多出生、成长于这种土屋。90年代之后,大批山民外出务工,梯田逐渐被撂荒,生态奇观濒临消失。县里组建管理机构,成立上堡梯田全域保护发展工作委员会,出台梯田保护、建房管理等举措,全力守护上堡梯田生态系统。

“高山顶上水淼淼,白鹇拖拖过山坳;石咕咕水上跳,千顷梯田尽妖娆。”古老的民谣,见证了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和岁月变迁。智慧的崇义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不仅创建“梯田云”等电商平台,竟然还开发出梯田耕种员、景区运营员、生态管护员、讲解员等10多种就业岗位,让村民成为梯田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于是,撂荒土地变认筹田块,传统民居变特色民宿,耕者变现代农人,梯田变“金田”,农房变民宿,山村变景区。六大喜人变化,使得农耕文明千年绵延不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样的一个清晨,逛得满眼美景,引得万千思绪,却肌肠辘辘,恰巧民宿食堂飘来阵阵香味儿。甫一坐定,就发现桌上摆满了各种好吃的。昨夜,喝着上堡猎酒,品尝着腊味拼盘、小炒牛肉、辣椒炒肉、酸菜鸭庆、梅菜扣肉、扣梯田鸭、粉蒸排骨、手工肉丸、冬笋三丝、农家肉皮、肉沬蛋皮、水碗鱼等客家喜宴的四盘八碗,意犹未尽;而眼前的九层皮、笋小粉和黄元米果,以及高山富硒梯田米煮的稀饭,又一次让我唇齿留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最喜欢的是九层皮。第一层,头年的大米,加入韭菜磨出绿色的米浆;第二层,晾干的栀子果用水冲泡,调和出泥土般的颜色加入米浆中;第三层,大米的白色;第四层,喜庆的茄红。一层层地添加蒸熟,如此反复九次,最终做出九层颜色不同的米糕,是谓“九层皮”。民宿主黄宗莲介绍,它是赣南最典型的美食,有绿、黄、白、红四种颜色,曾经上过央视。这四种颜色寓意着春夏秋冬,又寓意着步步高升,其味软糯清甜,间或有一股淡淡的大米清香和植物混合的草木芳香。“春季秧苗青葱,秋季稻谷金黄,打出大米雪白,过上日子红火”,这生动的民谣透露着山民最朴实的心愿,九层皮也透露出与此心愿相呼应的色彩。

木梓排之晨,一眼万澜。行走一路,冥想一程,美餐一顿,放空一切,杂念尽无,有的只是对青山、大地、云梯生发出的无限感慨。行至崇义,此心光明,可抵岁月漫长。蓦然回首,一群群的白鹭已飞过万重山。

来源:绿色中国

版面编辑:陈 慧

责任编辑:张自波

值班主任:章丽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