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姐,你来啦,快请进!”6月26日,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的宣城市禾康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护理员袁月香如往常一样,来到托养服务对象李某祥家中,还未走进家门,便听到李某祥妻子陈某琴的热情招呼。

一入户,袁月香熟络地拿起扫帚,把家里的地面清扫了一遍,又搓洗好抹布,将家里落灰的桌子、家具擦拭干净,做完家务,袁月香和陈某琴两人搀扶着李某祥到站立架旁,进行康复训练。

今年53岁的李某祥由于中风导致肢体残疾,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平日里,其儿子、儿媳在外地务工,李某祥的生活起居多由陈某琴一人照顾,然而照顾残疾病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消耗很大的体力,人的精神上也面临着无形的压力。

“自从袁大姐来了之后,把我家里样样都做得好好的,让我轻松了不少!”让陈某琴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自己腰痛的老毛病犯了,一时间完全无法动弹,什么都不能做,在告知袁月香后,她即刻上门,悉心照料夫妻二人,“连着好几天,不仅给我们家打扫卫生,还帮我把饭菜都做好了,多亏了有她在啊!”

让陈某琴点赞的正是宣州区“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项目,该项目也纳入了该区46项民生实事之中。项目由宣州区残联牵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对在就业年龄段的持证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今年每人服务时长为80个小时。

宣城市禾康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受托方,其总经理助理邓丽君介绍:“公司每个月都会对护理员进行培训,教授她们护理知识和康复训练等知识,同时也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满意度调查,力求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托养服务。”

家住宣州区济川街道桂花园的熊雪龙便感受到个性化托养服务带来的便捷和贴心,熊雪龙幼时由于意外不幸失去了右臂膀,如今独自一人居住,家里简单的家务他尚能独立完成,但做饭对他来说着实有些困难,今年居家托养服务开始后,其护理员袁海霞便经常上门为其做饭,这让熊雪龙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他最喜欢吃鱼,每次来几乎都要烧鱼,再做两个蔬菜,一个汤,他吃得可香了!”长时间的相处,袁海霞对熊雪龙的口味偏好也已经很了解了。

据悉,今年居家托养服务人数共107人,分布在宣州区13个乡镇街道,为确保托养对象切实享受到优质服务,该区残联还通过平台抽查、电话询问、入户走访等方式,调查托养对象满意度,统筹推进项目的实施。

宣州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吴岳来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民生实事,帮助更多残疾人解决日常所需所盼,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增强对生活的信心!”(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