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评论员 苏 木

“最美园林线”飘出苏州书香味。这两天,关于“地铁站里的图书馆”话题再次冲上热搜:位于地铁6号线望星桥苏大站的读书区,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专程“打卡”,6号线苏大站也迅速成为网红站点。这是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最美园林线”的一个生动切面。

6号线串联苏州古城重要景点,是实至名归的“园林博物线”,除了站厅设计、站标设计,列车设计、座椅设计也是满满的“苏式”。不仅如此,6号线的每一个车站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站标,将车站周边的人文、历史、典故等元素融入设计,彰显江南文化。

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已构建起了畅通的城市网络。苏州地铁穿行于古城和周边的板块,发挥的交通功能越来越强。同时,由于苏州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做好配套服务、助力文旅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地铁6号线开通后,市民游览虎丘、拙政园、苏博本馆等热门景区将新增一种极为便捷的方式。这正是苏州地铁推进“文旅融合”又一个新举措、新尝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让城市更美好,就要努力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惬意。地铁站这一公共空间,可以说是市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线路中最为规律的交汇点。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地铁不仅仅是现代城市的“动脉”,更是承载和演绎城市精神与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

对地铁公共空间如何承载城市文化,苏州一直都有探索。如索山桥西站探索集特色展示、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地铁文化客厅”模式,推动“交通服务+非遗展示+公共文化”融合。作为全国首个苏绣非遗主题的文化站厅,公众在换乘的同时,可以身临其境体验苏绣,有力提升了公众参与文化生活的便利度。可以说,苏州不仅把地铁站融入了城市空间,为市民出行增添亮色,更把文化意味做到了细处。

不只是地铁站,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们日常交流活动的场所,是城市的文化精髓所在。积极开拓、营造、发挥好公共空间的作用,让城市文脉“活”起来,就是在用文化之力涵养城市发展。为此,需要挖掘公共空间的文化资源,引入鲜活的文化生态,同时面向市民生活,提供包括图书馆、展览等各类配套措施,进一步丰富场地内涵。让公共空间成为人们休闲、交流、娱乐的场所,使每一个穿梭其中的瞬间,都能成为记忆中美好的风景线。

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体现了城市文化的创新。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公共空间品质成色,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在为城市发展蓄力储能——激发工作生活于此的人们的创造力,携手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