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天堂”苏州四海来客,在苏州投资的外资企业已达2.3万家,但,不是要“送”远方的客人去“地域天堂”——近日,在网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的莫过于“一对日本母子在苏州被一名中国男子持刀刺伤”事件。

据报道,2024年6月24日,苏州高新区塔园路发生持刀伤人事件。一辆日本学校的校车遭遇袭击,一对日本母子被刺伤后,犯罪嫌疑人准备冲上校车,一名随车的中国女性工作人员挺身而出,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网络上众人在致敬这位55岁的胡友平女士用生命捍卫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她,拯救了苏州!她是一位值得我们这个时代敬仰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还不确定犯罪嫌疑人行凶的目的是不是带有“爱国激情”或者“民粹主义”色彩的专门针对外国人的攻击,也不排除他有可能是“无差别伤害”。

而前不久的6月10日,吉林也发生了“4名受邀访学的美国教授被刺伤”事件。官方说法都是“偶发事件”。短时间内发生两起外国人被刺事件,这难免让人产生一种“义和团开始杀洋人”的联想,一时间引发了各种解读猜测。

苏州一直以来都是开放与包容的,作为外资最喜欢的城市之一,这些年却不断被庸众干扰。从“和服女孩”被脱光鞋袜接受检查,到全球硬盘第一巨头希捷“抱头鼠窜”,再到此次日本学生遇袭,近几年的戾气上升正在破坏掉这座城市的根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这座江南水乡之城,一缕淡淡的“客愁”被这首唐诗点染得朦胧隽永,“遇袭事件”后是不是更平添了“客人”的思乡之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针对外国人的暴力被“点赞”,谁还敢来投资?

资料显示,在中国除了日本学校,还有德国学校,英国学校,加拿大学校……在国内大概有35所日本学校,分布在日资企业较多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青岛大连等。同样,日本有华人街、唐人街,当然也有中国学校。

“日本人在苏州遇袭”事件后,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幕来了,各种评论简直反人性透顶,“新时代版的锄奸队”已经急不可待的上线了:

“杀的好,今天必须加个菜。”“打人不对,但打日本人除外。”“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驱逐日本刻不容缓,日本人就该在日本。”“苏州好样的,消灭汉奸间谍在中国的日本租界。”“我支持反日,苏州有一大堆日本企业,沿海到处都是日本人的血汗工厂,最好把它们都赶走,咱中国人应该拒绝给日本人打工。”“你们小日子学校不全撤走,以后还会遗憾。”

事实上,对日的仇恨情绪由来已久,自核污水排海达到顶峰,所以“日本母子遇袭”,引发一些网友的网络狂欢,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网上有人编了个段子说,这种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骂日本,然后开始把发达国家统统骂一遍。虽然只是个段子,又何尝不是一种现实的映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案是偶发的”,但这种情绪却屡屡出现在各类涉日事件中,譬如“战马行动”的南京,河南某公园的“山水画像日本元素”,还有铁头为了自我的目的,跑到日本去撒尿……

如果任由这种“爱国激情”或“民粹主义”继续泛滥,“历史的灾难”随时可能重现。“义和团”的愚昧至今让人不敢想象,造成的恶劣影响和破坏,依然发人深省!

况且,在任何文明社会下,针对平民,尤其是对校车和儿童发起的野蛮攻击,都是不折不扣的恐怖暴力行径。

另一则新闻,这几天的韩国锂电池工厂火灾,已经导致十几名中国公民遇难。一些网友却对此阴阳怪气、冷嘲热讽。大概意思就是为什么要跑到韩国去打工,国内不是有工厂吗?言下之意很明显,就说说他们“活该”,甚至有人给他们贴上“不爱国”的标签,觉得去外国打工就是不爱国。何其悲哀,“若能安居乐业,谁愿背井离乡”。

苏州,中国最繁华富裕的城市之一。2023年,苏州市GDP2.47万亿元,位居江苏省第一,省会南京则排第二。苏州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和“外资”有关,苏州作为吸收日本投资的高地,松下、日立、丰田和三菱等巨头都在当地投资设厂。这种大规模投资一方面给当地带来了广泛的就业空间,同时很多日本外派员工也来到苏州,他们一般都会带着家属和孩子,日本人学校自然就出现了。

而且,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外国人学校,是我们国家基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吸引和留住国际优秀人才,创造良好投资、创业、就业和生活环境,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根据日本外务省统计,在苏州的日本人差不多共有5300多名。而在2013年之前,苏州就已经有将近4500名日本人,甚至吸引了日本的大和房屋、积水住宅等开发商,在苏州拿地盖住宅楼。可以说,最近十年,日本员工的增长已经在放缓。

在苏州,上一次“针对日本”的,是在日本风情街上穿和服的女孩被带到派出所。

“和服”,古称“吴服”,日本和服的发源地苏州,连穿件和服都会被带走调查,况且她还是在“日本风情街”上穿的和服,这简直令人不敢相信,也让人很费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次,当我们深陷灾害中时,日本人说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来援助我们,那时候没人说什么。可每每事后,总会有人站出来高声呼喊,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山川异域、不共戴天”,再次沉浸在仇恨中无法自拔。

据自媒体“楼外高楼”发文称,日本是对中国经济援助最多的国家。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一度占日本对外援助总额的80%。自1978年中日两国签订《友好和平条约》之后,日本即展开对华援助,主要包括无息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这三种方式。40年时间,日本对华援助金额高达3000亿人民币;技术援助项目均为规模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基础项目,包括上海宝钢、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武汉长江第二大桥等。

而且,“汶川大地震”,日本救援队是第一个到达救灾现场的。另外,“武汉疫情”,日本是第一个向中国援助医护用品的国家,安倍晋三是第一个向中国捐款的外国政要。

诚然,作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日本的侵华战争。但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不但中国平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很多日本平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现在的日本,早已不是那个侵略成性的军国主义日本了,它早就步入了现代文明。

该文称,当日本人在“情谊风月同天”的时候,有人还在“仇恨不共戴天”。如果非要“仇恨不共戴天”,那么,在现代文明社会,对日本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努力让中国人变得比日本人更加文明,就是努力让中国人活得比日本人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开放政策被仇恨情绪绑架,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头脑清醒者认为,有的人沉浸在“复仇”的爽感中,但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为暴力叫好,不仅是对法治精神的背离,也是在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贻害中国经济的大局。

日前,中国海关总署发布2024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前5月已经高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

17.5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意味着今年前5月,14亿全体中国人人均进出口值已经达到1.25万元,每人每月平均有2500元。今年前5月没有17.5万亿元的进出口数据作支撑,可以想象中国经济会变成什么样。

而根据媒体报道,虽然外企在GDP占比不足10%,但是贡献了22.5%的工业产值,28.3%的工业利润,16%的税收,38.7%的外贸,20.7%的研发投入。据估算,外企对GDP实际贡献率在20%-34%之间。

近段时间,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增加过境免签政策国家数量,免签国家持续扩容。目的就是敞开大门,为外国人来华访问、交流提供方便。

如果针对外国人的暴力被“点赞”,那么,谁还敢来投资呢?

二、外资对苏州乃至江苏到底有多重要?

苏州因其经济发展和文化开放性,吸引了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众多外籍人士居住和工作。苏州存在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区域或街道,比如淮海街,该地区因改造后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而受到关注,不仅店铺装饰充满日式元素,还提供正宗的日本料理,由真正的日本人经营,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文化特色和旅游景点。这些区域反映了苏州文化的多元性和国际交流的一面,但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文化保护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讨论。

苏州这起针对日本校车的行凶,这事的恶劣程度超过了吉林4名美籍教师被刺案,前者显然极大地伤害了国家进一步开放的战略。

外籍人士来一个国家,如果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这个国家无论怎样开放,怎样免签,都会让外籍人士思考自己该不该去。

甚者,让“外企滚出中国”,赶走美国企业,赶走欧洲企业,再赶走日韩企业,那还剩下什么呢?

之前很多人高呼,“富士康滚出河南”,“滚出中国”,结果呢?在富士康产能转移之时,今年一季度河南进出口额出现大幅下跌,降幅达23.4%,进出口额净减少486.8亿元,手机出口数量同比更是大幅下降6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强,不仅强在县域经济,也强在“外向型经济”。一个严峻的数据是,今年1到4月,苏州的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同比下滑了22.6%。也就是说,外资投资力度在减弱,出现了“撤离”趋势。

众所周知,苏州靠“苏南模式”起家,而苏南模式主要靠“外资”驱动。在“南巡讲话”之后,苏州开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比如知名的苏州工业园,就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产物,这也是第一个与国外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2023年它的GDP达到6509.4亿元,堪比一座中等城市的体量。

据了解,在2023年,苏州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1600亿美元,居全国第三;实有外资企业达2.3万家,175家世界500强公司累计在苏州投资了486个项目。

早在2005年,中国商务部把中日合资运动写进了报告里。而在苏州投资的外资企业中,日资企业占了很大比重,数量超过了2100家。包括家电、汽车在内的企业,加大了在苏州的投资,松下还把全球第一家最大的半导体工厂放在了这里。其中,仅仅是“日资高地”的苏州高新区,就聚集了超过700家日本企业。据悉,在三年前,这里的日企就贡献了全区20%的工业总产值,25%的进出口总额。

这些都是苏州政府官网的公开数据,大量的日本企业来苏州投资,在带动地方经济、创造税收和就业的同时,也扩大了中外交流,为本土制造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如果“关上国门”,地级市身份的苏州,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不久前的2024年6月15日至18日,江苏省委代表团到日本考察访问。

据报道,江苏省代表团此行成果丰硕。6月17日,江苏-日本开放创新合作交流会在东京举行。会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来自日本政府部门及工商界的550名人士出席活动,现场签约22个重点合作项目,总投资21.9亿美元,涵盖生物医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目前,在江苏日企累计超过6800家,总规模在中国保持前列。

稍早前的4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副省长方伟在会上透露,江苏省外贸依存度高达40.9%,全省现有4.3万家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中有超过400家在江苏投资。江苏对外交往活跃,与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63个友好城市,总量全国第一。

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值5.25万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二,增速同比下降3.2%。今年前两个月,江苏省外贸进出口增长13.4%,高于全国平均4.7个百分点。

“对外合作看园区”,这是江苏对外开放的重要标识。15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省50%的经济总量、80%的外资和80%的外贸进出口。

如昆山,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外贸进出口占全省1/7。此外,苏州工业园区、江苏自贸试验区等也正在推进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就在4月25日-27日,苏州首届全球招商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此次大会以“投资苏州 赢得未来”为主题,重点推介苏州领先的产业生态、营商环境和投资机遇。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出席大会并发言,展现出在华继续投资的信心。

但是,一旦我们无法为在中国的外国人提供足够的保护,外资的加速撤离将成为现实。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外资已经是陆续撤资状态,很多人把外资撤离归根于我们给他们的“优待”结束。百家号“墨黑纸白”发文认为,“而这绝不仅仅只是‘优待’结束的问题,更多的是对外资友好舆论环境在迅速消失,让外资企业有了‘岌岌可危’的心理。”

从2018年世界五百强日资巨头——日东电工苏州工厂开始,从高峰期6000多员工,裁完最后1000名员工后,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据悉,当时该厂中国员工在微博上发帖求助称:“日东电工,蓄意隐瞒员工,偷偷转移公司资产,原本计划过年放假搬走所有设备和资产,还好被中国员工发现,现在公司没有给我们合理解释;明天就要宣布结束。我们需要工作,我们需要养家糊口,求助懂法律的朋友,帮我们争取合法权益。以前听说日本人坏,可能知识和涵养限制了我的三观和想象力,简直无良无德无耻。”

“墨黑纸白”认为,该厂员工始终还是坚持“日本人坏”的思维,但是又在网上寻求网友们的帮助,希望保住自己的饭碗,好让自己养家糊口,但是其恰恰未能理解到的是,日资的撤离正是畏惧“民粹”思维浓郁。

我们再看2023年日本另外一巨头的撤离苏州——大同电工,宣布撤资清算,引发了员工的失落。然而,这个故事的结局却与众不同。大同电工在解散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规范,老员工们获得了丰厚的经济补偿,包括残疾补助和节假日工资,有些甚至高达20万。其实包括日东电工给予的补偿也是不少的。

钱江晚报曾报道称,近年来已有多家外资企业关闭了在苏州的工厂。曾经媲美深圳的中国制造业之都、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聚集地苏州,如今也面临着部分外资企业撤厂。

而6月21日,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12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2%,已连续下滑12个月。

在各种形势都很紧张的情况下,无论是4名外籍教师在吉林一公园遇袭事件,还是苏州刺伤日本人事件,都将对我们吸引外资,扩大收税,提升财政与民众收入影响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这段时间企业纳税“倒查30年”物议沸腾。据传,苏州希捷就是因为“查税才走的”——“14亿元税款逼走希捷”。

特别是江苏省代表团到日本考察访问,其目的也是在吸引更多日资投资,但访问刚刚过去几天,就发生了这对日本母子被袭击的事,也将影响此次访问的实际结果。

可以说,苏州的发展史,是中国经济及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加速起飞,民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靠的不是别的,正是打开国门,利用外部资源来发展自己。

而今,外部大搞各种“脱钩断链”,如果我们再从民间“排外”,主动发起“清场式”攻击,那么,“封闭将会卷土重来”。期望苏州这次莫让阻止改革开放的“民粹主义”泛滥。

注: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城市圈(ID:yrdcity)”,敬请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