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村村旺”迎来上线5周年。5年来,“村村旺”搭建了1个平台——村村旺、1个重点应用——“村村旺˙农服通”、1个中心——“村村旺集采集配中心”,趟出了一条极具供销特色的农业产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为农、惠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数字赋能 打通线上线下流通渠道

5年间,村村旺平台注册各类生产、流通类企业用户22177家,累计实现交易规模316亿元,累计农产品交易量超129万吨,累计采集涉农互联网数据9.52亿条,获得专利4项、注册商标43类、申请软件著作权49项.……

2023年12月“村村旺˙农服通”应用纳入了数字重庆建设重大应用“一本账”,作为全市“三位一体”数字化综合农服应用进行打造。目前,“村村旺˙农服通”应用已注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510个、供销基层组织1090个,对接9大类、40多个品种、863组农产品产销信息……订单农业项目涉及重庆10个区县的79个乡镇,257个行政村,12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链接生产基地28万亩,助农增收2.34亿元。

村村旺集采集配中心已链接网点用户9577家,上线各类民生产品3612个SKU,通过线上直播等新媒体渠道累计曝光达3374.6万人次。自该中心运营以来,累计配送产品近500万件,助力24个省市地区的362家企业走向全国市场......

纾农之困 数字交易系统巧解“菇”虑

多年来,黔江区立足生态优势,将羊肚菌打造为特色品牌,成为当地重要产业。为推动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4月28日,黔江(武陵山)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正式投入运营。如何推动传统农批市场向现代化市场转型,是该交易市场首先思考的问题。

“传统农批市场没有实现交易聚集,希望能通过交易市场实现产业政策聚集,实现产业上下游相关资源的聚集,抱团发展,形成合力,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黔江区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负责人介绍道,传统的市场交易模式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智慧农批市场的发展需求。

基于此,“村村旺”利用自身优势,为食用菌交易市场量身打造了专业的数字化交易系统。该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商品交易与合同管理、资金监管、履约监管、政策兑现数据支持、数据统计分析等服务,推动菌菇交易市场在资金管理、商户对账、交易佣金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特别在资金管理方面,可以对商户的资金进行集中管控,实现交易过程中的资金自动流转。”“村村旺”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交易系统既提高了市场运营和管理效率,又便捷了支付方式,极大地节省了交易成本。

据悉,为加快推进渝东南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村村旺”与黔江区城投集团联合打造的“村村旺”渝东南运营中心于4月23日成立,黔江(武陵山)食用菌数字化交易系统作为“村村旺”渝东南运营分中心成立后首个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的线上系统,将在助推渝东南农业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据村村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以该系统为基础,为黔江及其他区县特色农产品打造数字化交易系统,将平台发展与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涉农主体上平台、服务企业上平台、产业订单上平台、政策扶持上平台、资金项目上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村旺”上线5周年活动现场,黔江(武陵山)食用菌数字化交易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张艳摄

因地制宜 订单农业再添新伙伴

6月28日,在“村村旺”上线5周年活动现场,重庆供销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重庆添适地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重庆稼木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铜梁区太平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重庆新鸿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重庆市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2024年春秋两季“水稻-青菜头”轮种订单农业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订单农业签约仪式。张艳摄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铜梁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大量山地粮田华丽变身满足机械化作业的“良田”,铜梁区也因地制宜种起了水稻。

“如何将水稻种成产业、持续帮助农民增收,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重庆市铜梁区太平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一边是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种植能力提升带来的增产需求,一边是通过长期耕耘摸索出的成熟的订单农业模式和服务能力,促成了村村旺与铜梁区的合作。“村村旺”能够给铜梁区水稻种植提供模式上的指导,同时通过“村村旺·农服通”,提供产销对接服务、金融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服务、咨询服务等配套服务,形成符合当地发展规律的水稻订单农业模式,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的运营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铜梁区有发展青菜头订单农业的深厚基础,今年水稻订单农业落地以后,可以形成春季水稻、秋季青菜头的轮种模式,切实提高了农田的使用效率,为当地农业产业降本增效。”“村村旺”业务负责人介绍,后续“村村旺”将继续深耕订单农业,加大订单农业模式输出力度,带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