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通户道路硬化是事关群众出行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嵩明县通往各村(社区)的道路硬化率100%,自然村公路硬化率90%以上。为不断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居住品质,今年初,杨桥街道实施畅通居民家门口“最后一米”工程,以街道主导、村(社区)实施、村(居)民参与的三方联动模式打通农村交通“毛细血管”,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杨桥街道月家社区第四组居民小组,年初,村里新修了进户道路,道路宽4米多,90多米长,路修好后,附近的30多户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月家社区居民王永权说“这段路以前是坑坑洼洼的,很难走。经过协调,街道出混凝土,周围30多家人出工出力一起硬化这条路,现在路面硬化起来了,我们出行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了解到,月家社区月家村小组通往居民家门口最后几十米的道路也全部进行了硬化,家家户户出门就是水泥路,路面干净、整洁。月家村小组居民王大妈说,门口这条路,二十多年没有修过了,现在进行了修缮,路变好了,我们也非常的开心。据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月家社区硬化了很多条进户道路,都是杨桥街道提供混凝土、村民出工出力参与建设完成的,10个小组的出行困难现在已经彻底解决了。在矣铎社区,新硬化的道路有6米多宽、200多米长,还预留了绿化带,道路硬化好了,周围几十家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变得更好。矣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树平告诉记者,杨桥街道“最后一米”工程实施以来,矣铎社区投入100多万元,对多条道路进行硬化,其中最短的5米,最长200米,现在社区全部都是水泥路,居民出行也比较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杨桥街道乡村振兴办主任杨金平介绍,经过前期测算,杨桥街道12个社区需要硬化的进户道路全长约12公里,部分路段还需要完成饮用水管网、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440万元。街道采取府引导+农户投资+村集体投入的方式进行道路硬化,这种公众参与方式,不仅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也让群众成为爱路、护路的重要一环,让大家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变“要我建”为“我要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金平说:“在道路硬化过程中,一些爱心企业家义务把自己的挖机、模板免费提供到项目建设中,更大程度地节约了成本,把老百姓通往‘最后一米’的道路建设得更好。”

截至目前,杨桥街道“最后一米”工程项目建设投入资金232万元。目前,杨桥街道12个社区50个居民小组通户道路已完成硬化,街道、社区和居民一起完成了这场“脚底下的幸福”全民共建行动。下一步,杨桥街道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记者:陈佳丽|编辑:苏应娜 潘祎

审核:雷霞|监制:朱忠元

发布:嵩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