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成为中职生,到底是沦落还是主动选择?

一说到姜萍,就算是拿到了数学竞赛的好名次,人们对她的赞赏也不会很多,主要还是因为她的身份:中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职生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差生的代名词。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沦落到中职学校,但凡有点能力都能混到高中上。

姜萍再次刷新认知!决赛后毅然选择外出打工

中职生或许是姜萍所受最大的委屈吧!或许没有这个身份,她也不会收到这么多的关注。毕竟清华北大的学生每年参加的竞赛不计其数,他们也没有人大受关注呀。

所以,当赵斌对她参赛这件事情持有质疑态度的时候,很多吃瓜群众还会投出赞成一票。但姜萍从未做出任何回应,只是默默地继续自己的行为,用事实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姜萍在参加了决赛之后,没有让结果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回到现实,外出打工贴补家用。这不是浪费了自己独有的数学天赋了吗?

很多人会觉得她在葬送自己的前程,她依然没有解释,做她自己,做她心里想做的事情。

凤凰网短片说出实情

就在大家迷惑不解的时候,凤凰网发出了一条视频,采访的主人公正是姜萍,将大家心中的疑惑都解开了。让很多路转粉,也让很多黑转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姜萍在中考的时候,不是只考了一百多分,而是600多分,完全可以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但她因为家里拮据而选择了中职学校,只有这样,她才能提早毕业,提早赚钱贴补家用。

这样的桥段好像只能发生在电视剧中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真实发生了。这也是很多家庭优越的孩子永远无法理解的。因为没有钱,甘愿牺牲自己的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凡事只能依靠自己,父母既没有能力,又没有经济实力支持自己,自己有什么愿望都要自己解决。社会的毒打让他们过早地接受了现实,也就是所谓的“早熟”。

但这份“早熟”不是贬义词,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他们很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走出这个穷困的地方,唯一的方式就是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姜萍违背了这个常理,选择委屈自己,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的成长呢?因为她脚踏实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就算是她当年执意考上高中,进入了所谓的重点学校,还不是要被班级里的学生排挤,被歧视?

眼见是原生家庭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东西

都说孩子要富养,增长他们的眼见,帮助他们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以免以后上当受骗。当然,富养他们的前提不就是经济实力吗?每天都忍饥挨饿,哪里还有时间增长自己的眼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孩子的眼见都是耳濡目染家长的眼见的,遇到问题怎样处理,面对困难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些是做优于说的。所以,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谨言慎行才行。

今日话题: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