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观局(ID:Can_guanju),作者:孟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Manner咖啡店员的崩溃,像一种社会情绪的集中爆破,积压已久的压抑终于得以释放,只不过是以上热搜的方式。

员工很崩溃,考核压力太大,KPI太高,连上厕所都以秒计;

顾客上班也很忙,等一杯咖啡,要二三十分钟,难保持理性;

那“万恶的资本”餐饮老板呢?餐饮老板可能也很委屈,价格战下没有赢家,明明自己给员工开的工资已经比同行高了。

Manner的店员和顾客是有问题的,Manner这个餐饮品牌也有问题,但它们只是一个缩影,可能有千千万万个餐饮企业都有或大或小的问题,只是没有这么如此显化、受关注。

我们餐饮人都在拼命卷,可是这个链条里,没有人幸福,餐饮老板不幸福、员工不幸福、顾客也不幸福。

我们卷的方向,真的对吗?除了卷价格,我们餐饮老板还能卷什么,如何改变这种恶性循环?

一、内卷“加剧”,却没有大创新

现在的餐饮行业都很卷,但仔细看,其实都在一些供大于求的处境中卷,都去进攻红海,一起把“红海”变得更红。

先是卷价格。

餐饮人恐怕不会想到,比“口罩”杀伤力更强的,是价格战。

去年餐饮小白们掀起“价格战”后,纷纷倒闭,极高的餐饮倒闭率让人害怕;而今年,价格战似乎更凶残了,不仅仅发生在中小餐饮店身上,更是发生在各个头部连锁餐饮品牌中。

好不容易盈利的瑞幸,在9.9元的价格战下,今年一季度重回亏损,亏了6510万元;说着不打价格战的星巴克,也在暗戳戳降价,2024财年Q1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门店的平均客单价同比下滑9%,更是在小程序、APP推出16点后“39.9两杯”“49.9三杯”的活动。

5月,亏损的呷哺呷哺餐单价普遍下调10%以上;楠火锅将人均消费降至70~80元;最近,怂火锅更是喊出“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焖饭6元任吃”等口号。

乡村基也发布降价通知,降价的幅度在3.01~4.01元,例如,川式小煎鸡饭由16元调整成11.99元一份,降价4.01元,不过降价产品仅限堂食。和府捞面主流产品价格区间下调至16~29元之间。而且还有更多餐企正在筹备降价。

其实客观来说,适当降价,可以“让利”消费者,对行业不是坏事。但问题是,很多企业是在“被动”降价,理想的“降价换量”很难发生,降价只是为了活下来。别人都在降,你没降,就没有客流。

连锁餐企尚有供应链集采优势 ,降价仍有利润。而不少中小餐企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底线,再降下去,只能闭店。更糟糕的是,当利润空间压缩,一些餐厅开始在原材料上动“歪心思”,产品质量出现下滑。这就会伤害整个行业。

现实世界是残酷的,如果降了价,无法带来薄利多销,餐饮老板利润受损,餐饮员工会更辛苦还是更轻松?当然是前者。

Manner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价格低,单量高,但利润不高,就没办法多安排几个店员,很多店甚至只有一个店员,过度饱和的工作再加上和顾客的繁复沟通,一下子就崩溃了,矛盾激化,打工人的压抑情绪也被点燃。

除了卷价格,餐饮企业在其他方面也很卷,甚至已经“卷无可卷”。

卷店型,卷副牌。比如探索小店模型,用副牌承接“低价”客群,增加零售等等。比如奈雪、喜茶、乐乐茶们把单店模型变小,西贝在客单价70元的“贾国龙小锅牛肉”基础上,又推出了客单价40元的“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

卷营销。在营销方面,可以说餐饮企业能做的做了,不能做的也做了。能做的,比如餐饮老板亲自下场做IP、拍短视频,特别是成都这种“餐饮旺地”,基本每个餐饮老板人手一个IP账号;不能做的,比如服务员“穿比基尼”上菜,各种出问题的联名营销,比如不小心越界,蹭到佛学文化等等。

卷人工。像一些茶饮、咖啡连锁品牌,偌大一个店,就一个员工,员工状态呈现肉眼可见的“麻木”。一些快餐连锁品牌,对小时工和全职员工的工作排班已安排得近乎“完美”,绝不造成一分钟的人工浪费。

卷出海。过去很多年,特别是有人口红利的时代、消费升级的时代,很多餐饮人是切切实实吃到了增量红利的。所以当国内增量减少,便把目光放在国外,挖掘庞大的国外增量市场。

卷供应链。连锁茶饮品牌,连带着开始自建上游供应链,这已屡见不鲜。老乡鸡本来就是养鸡、餐饮多手抓,而最近老乡鸡继续深入上游供应链,开始自己种菜,承包了3.2万亩农场。

除了这些,我们也看到这几年餐饮行业甚至都没什么像样的大单品出现。也只有类似冒烤鸭这种“一阵风”的品类,你抄我,我抄你。不像前几年,能诞生新茶饮、酸菜鱼等对整个行业都有益的大品类。

所以,我们看到餐饮老板们很卷,也很辛苦。但从结果来看,在消费者面前,餐饮的同质化仍然比较严重、去餐馆吃饭还要努力甄别“预制菜”,而且似乎也并没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餐饮品牌。餐饮企业也没有真正创造出一些真正让顾客特别喜欢、特别推崇的体验。

餐饮老板们“卷”的点,真的是市场需要的吗?

二、老品牌的“划时代创新”

到底什么才是市场需要的?怎么才叫“大创新”“划时代的创新”?

餐观局认为,理念或模式上对各行各业有借鉴意义,或者创造了大规模的餐饮大品类,能养活该品类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就叫大创新。

如今各占鳌头的一些头部连锁餐饮品牌,当时就是进行了一些大创新,才站稳脚跟的。

当时,一本《海底捞你学不会》风靡各行各业,作为大众餐饮,海底捞给顾客宾至如归的体验,对餐饮行业包括各行各业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海底捞很少做广告,但关于海底捞服务好的段子时不时就能上热搜。

第一次和同事去吃海底捞,同事先到,见面后同事直呼海底捞好吓人,问其为何,其笑曰:“我去上个厕所,所有服务员都冲着我笑。服务太热情了。”海底捞的出现甚至改变了整个服务行业,“海底捞式服务”一度被公认为服务行业的较高标准。

另外,海底捞对员工好,通过“师徒制”激励员工 ,储备店长的方式也影响了不少人。

在北京,有一个卖鲜肉包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好适口,它就学到了海底捞裂变的“精髓”。其目前开了97家店。它会给员工父母发工资,结婚送嫁妆和旅行基金,并拿出纯利的1%救助生病员工的亲属。

在团队裂变上 ,它也有自己的打法,每个员工从进入企业开始,就会看到明确的上升通道,从基层员工到店长,再从管理者到经营者。有钱的员工可以自己干,没钱的员工可以选择承包经营,交一点钱,管理成熟门店。这种方式能让企业既稳扎稳打,又能储备充足的管理者。

酸菜鱼原先是川菜里的一道菜,被单独拿了出来。它可以做成快餐酸菜鱼米饭,也能做成太二这种人均七八十元的社交型餐厅。标准化程度高、现场感强。

更重要的是,太二的营销给了行业启发。在顾客即上帝、餐厅尽量满足顾客各种需求的大环境下,太二当时进行反向营销,大胆制定规则,比如超过四人不接待,并通过漫画人物二老板和小二哥释放品牌价值观,打造“中二”人设,成功打入年轻人中,让人眼前一亮。事实上,九毛九集团新品牌怂火锅,也是靠营销走红,员工在火锅店里跳舞可能很多人想都不敢想,九毛九集团对年轻人的洞察能力较强。

还有一类创新就是开创一个新赛道,这种创新在餐饮老板中成功率也比较高。

日料连锁品牌村上一屋,当时调研市场时发现,大部分餐饮品类都有头部连锁,日料市场相对空白,而且多走高端路线。于是村上一屋开创了一个新赛道,那就是平价日料。巅峰时,村上一屋开了80多家店,年销售额超过3亿。

煲仔饭连锁品牌煲仔皇,也是开创了一个新的赛道。当时,煲仔皇创始人想做一家大型餐饮连锁企业。他对选品类有自己的判断,不选全新品类,有风险,要选就要选经过时间验证的老品类。而当时的煲仔饭完全没有得到开发,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此后,煲仔皇用快餐的方式将煲仔饭推广到了全国,煲仔皇成了头部,目前开出200家店。

西贝更是抓住了西北菜的市场空白,把处于边缘地位的西北菜品牌化、连锁化,成为了正餐里的老大。正餐并不好做,八大菜系复杂且工序繁琐,餐饮行业这么多年过去,叫得上名字的正餐品牌也非常有限。

西贝抓住的是以车代步的中产家庭、小资白领,有一定消费力。这部分人选西贝的原因是,朋友聚餐、吃个特色,而且牛羊肉品质不错。更难得的是,西贝的“闭着眼睛点,到到都好吃”的信任状立住了。所以即便它一直被诟病“贵”,也不影响其赚钱。

所以,老品牌们到底是如何厮杀出来的?从以上这些案例来看,的确都是真创新,真正创造了价值。

三、存量市场的“微创新”

现在,新入局的品牌以及各细分行业的创新情况如何呢?

一种是在红海市场“卷上加卷”。

在这个近几年疯狂增长的茶饮行业,品牌们也有自己的细分创新方向。在新茶饮赛道,做原叶鲜奶茶,如茶颜悦色、霸王茶姬;在水果茶这个大赛道里,做泰式柠檬茶,如柠季等。

但新茶饮也确实逐渐增长乏力,进入了存量竞争。像早期的一点点、COCO解决的是奶茶从无到有的问题,它们跑出来靠的是标准化和团队;而从喜茶入场开始,正式撬动了用新鲜水果茶、芝士奶盖茶的新茶饮世界,茶饮规模也从2016年的几百亿增长到2022年的近3000亿。这种就属于极大的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来源网络

咖啡行业经历了星巴克式的第三空间消费,到瑞幸为代表的品牌开启的平价口粮咖啡的消费,而如今的咖啡行业,则处于过度饱和的价格战状态。

火锅行业则更卷,在海底捞、大龙燚 、小龙坎等连锁林立的情况下,火锅行业卷过“明星营销”、卷过现炒火锅底料、也卷过市井装修风格、高颜值甜品,如今也陷入价格战。

中式快餐行业略好一些,经历了此前的蒸菜、复热菜品的阶段,进入了现炒阶段,锅气看得见,代表品牌有老乡鸡、大米先生、小女当家等。但它们可能也有问题,就是太过“快餐化”、产品种类和经营时段都有些单一。

一种是在小众赛道里找更小众的品类。

比如在贵州菜这个细分赛道里,“酸汤牛肉火锅”火了,独特的酸辣口感备受欢迎。但它会是一阵风吗?它的终局是沉淀为像潮汕火锅这样的区域强品类,还是继续扩大为全国性品类?

一种是调整产品结构。

在新的质价比的趋势下,不少餐饮品牌的产品结构都要调整。需要在价格和品类丰富度两个方面下功夫,想办法满足消费者“好好吃一顿饭”的需求。

以喜家德为例,可能一盒水饺吃不饱,再来一盒水饺,人均消费就拉高了,而且有些单调,怎么办呢?喜家德增加了鲜蔬锅,点单率较高,而且也满足了顾客需求。这种创新就不是价格战下的一味低价,而是考虑了顾客需求。

一种是营销力突出。

如果说喜茶诞生的时段,代表的是新茶饮靠产品启动的可能性,那霸王茶姬的火爆,其中功不可没的可能是营销,它的营销方式是高举高打的,但也是精准不浪费的,每年推出一个现象级的营销事件,从门店升级到迪奥老花,深受年轻人喜欢。

但即便新入局的餐饮品牌也有创新,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大家都在存量市场做微创新,包括在以前的大赛道做小的差异化、做小品类、做产品的调整,这些仍然属于存量市场的博弈,并没有真正去创新新东西。

甚至,连餐厅的装修风格都变得乏善可陈了。以前的餐厅装修风格层出不穷,山洞式餐厅、游船餐厅、汽车餐厅、8090怀旧餐厅……

而现在的装修风格,仍然延续了几年前的风格,清一色的市井风、怀旧风。在没有大创新的当下,甚至别的都不变,只是变一下装修风格都可能火。前段时间有个主打山野风的火锅品牌火了,就受到了部分消费者拥趸。

在消费理性的时代,消费者变得精打细算,对价格异常敏感 。但这并不代表消费者对餐饮没有更高、更丰富的追求,消费者希望的是物有所值。

消费者的预期拉得较高,不少餐饮人猝不及防,以至于餐饮人好像突然只能看到价格这一个因素 ,忽略了其他。餐饮开始疯狂卷价格,卷到老板叫苦连天,消费者也惊掉下巴。

所以,虽然餐饮企业都在卷价格,卷得很辛苦,但客观来说,我们看到餐饮的创新力仍然比较低。一味卷价格,只会卷死更多餐厅。

四、餐饮还能卷出“大赛道”吗 ?

客观来说,之前老品牌创赛道、创品类、创品牌的时候,可能还有很多市场空白,所以那个时候的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开花的场景。

就像开荒一样,占到一个山头就是王,而现在,各个山头都有王的情况下,我们餐饮品牌还能开创大赛道吗?

难度会上升很多。

难度上升在于,存量市场当然没有增量市场好做,坐着电梯和走楼梯上升,完全是两个概念。

而且,随着高级玩家和资本的加入,餐饮行业的门槛早已抬高。我们餐饮老板,需要懂营销、懂产品,还要看得懂财务报表、会做股权激励,需要更加全能。

此外,餐饮行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竞争白热化,现在的一些头部连锁巨头,在过去漫长的几十年、十几年里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打磨、成长、蓄力。但现在新入局的餐饮品牌,即便主观上想蓄力、想慢慢来,都难做到,因为你可能必须一上来就得拼尽全力,才能求得生存。

所以,以前,呷哺呷哺开创了一个小火锅的赛道,我们现在的餐饮品牌还有可能开创大赛道吗?

难度陡然上升了,但并不是毫无可能。

因为现在处于调整期、变革期,行业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有变化,就有机会。

比如,Manner的生存根基是,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对性价比和精品咖啡的需求,满足了“消费者既要又要”的想法,但这种满足给了团队巨大压力,难持续。也有餐饮从业者表示,一线城市的人工成本直线上升,很多人被房租压得喘不过气。这些,都是新变化。那,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如果解决了,是不是就有机会?

而且,就像历史在不断变化,历史人物和竞争格局会“生变”一样。即便是在存量市场,也有机会发生改变 。仍然有不少消费者的真需求没有被完全满足,这些都是机会。

同质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但只有创新才能真正推动行业发展。

在规模700多亿的西式快餐行业里,麦当劳、肯德基林立的情况下,塔斯汀从2020年疫情几百家店开始发力,迅速扩大到现在7500多家店。

它的切入点是现烤的手擀面包胚,而真正火的原因可能是,把动辄30-40元的西式快餐降到一顿正常快餐20元的客单价,并且融合了国潮风,消费者买起来也时尚有面儿。这里面,既有塔斯汀开创现烤汉堡的品类洞察,也有对消费者真实消费力和面子需求的洞察。

在一众中式快餐站稳山头时,米村拌饭跑了出来,一出现在大众视野就是1000多家店的规模。

它把店开进商场,甚至是商场四楼正餐层,不是纯快餐,但用快餐价格完全可以享受到锅气。它用拌饭+砂锅+火锅的组合,既可以做快餐,也可以做社交小聚场景。只不过拌饭这个品类,仍然要考虑南北方饮食差异化的问题,看看是否有机会发展为更大的品类。

在“预制菜”甚嚣尘上的时候,湘菜带着“新鲜现炒”“烟火气”迅速崛起,接连涌现了费大厨、农耕记、兰湘子、辣可可等多个餐饮品牌。我们发现,和以前某个品类只火某一个品牌唱独角戏不同,湘菜的火类似群像戏,一火就是一批品牌。

除了湘菜,像江西菜、贵州菜也都轮番火了一遍。只不过它们是品类火,但缺乏品牌。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菜系,其实还有很多菜系待挖掘。

另外,餐饮的主力消费客群也会进行代际更迭,这也是新入局品牌的机会。

无底线的价格战无法让餐饮行业进步,创新才是行业进步的原动力。

此消彼长,当有一些餐饮模型走起来很难的时候,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而即便当下经营艰难,仍然有餐企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闷声发大财,它们肯定是做对了什么。

现在的餐饮行业,只有卷创新,才有活路,只有开创大赛道才有活路。

退一步讲,即便我们当下不具备很强的创新条件,也要先在观念上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要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要方向正确,找到出路的概率就会更大。希望我们餐饮人都能继续发挥我们的强韧性,把重点放在大创新上 ,早日扛过周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观局(ID:Can_guanju),作者:孟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