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6℃执行利剑”守护老区公平正义四川通江县法院推进党建与执行互融互促

□ 本报记者 马利民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被誉为“中国红军之乡”。

近年来,通江县人民法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巴中红色党建,机关一马当先”党建总品牌统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该院执行局党支部打造“26°C执行利剑”党建品牌,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有力度、有温度地守护革命老区公平正义。

以党建为旗

据通江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6℃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执行局党支部希望将最舒适的司法温度传递到每一名当事人心间。打造“26℃执行利剑”党建品牌的初衷是传递善意执行的温度、兑现胜诉权益的力度、高效执行的速度。

通江法院执行局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20人,入党积极分子1名,支委会成员5人。支部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执行、以执行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厚植执行工作党建根基,主动作为,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申请执行人浙江某能源有限公司与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一案在执行过程中,通江法院依法冻结了被执行人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名下银行账户,在进行资产划拨中,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因银行卡编号与系统生成编号无法匹配,导致被执行人账户资金始终无法划拨至法院,但申请执行人面临资金压力,焦急万分。

为切实解决申请执行人的资金困境,执行干警主动联系委托法院——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法院,说明了案情,并请求成华区法院协助对冻结资产进行线下扣划,经多方努力,成功在短时间内帮助申请执行人领取到执行款23万余元。此笔执行款解了浙江某能源有限公司的燃眉之急,使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运转。

此外,通江法院持续致力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出开通“涉企业直通车”和绿色通道,实行咨询、立案、审理一条龙服务,为涉企案件办理提质效、降成本的司法举措,实现全流程提速,涉企案件办理效率大幅提升。

两年来,通过“涉企业直通车”和绿色通道受理的涉企案件559件,执行到位标的额2.007亿元,送法进企业52期,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助力企业纾解困难。

以效率为本

通江法院执行局党支部坚持将党建工作抓在平常、融入经常,将其作为工作的“动力源”和“助推器”。“以效率为本”研究破解执行过程中“人难找”“户难过”“财难寻”问题,创新建立“执行+警务”快速反应机制,实现执行线索核查快速处置。

通江法院一直在探索,最终形成适应革命老区的执行体制机制,即以执行指挥中心为中枢,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以团队化运行为基础的“执行110+警务24小时快速处置”执行办案新模式,真正将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现成“真金白银”。

“执行110”通过拘传被执行人、搜查、悬赏执行等查控手段,随时核查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同时,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公积金中心、银行等单位就执行中的查控人员、扣押车辆、拘留、扣划资金等工作常态协作,构建反应迅速、实施顺畅的人与财产控制机制,一次次刷新执行速度。

近两年来,通江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4603件,已结3973件,结案率86.31%,执行到位标的额6.40亿元,执行信访下降5%,信访案件办结率100%。

从成立“执行110警务协作站”到全省推广,再到全国各地法院纷纷到通江“取经”,“执行110”已然成了全国法院执行领域的一面旗帜。

以利民为重

通江法院执行局党支部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细化责任分工,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工作模式,以“清单制+责任制”方式,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以“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司法理念,当好群众的暖心人。

执行工作,是一项“守心”的工作,群众满不满意就是评价标准。通江法院能动履职,用心用情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对于当事人来说,每一个小案,都是实实在在涉及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案”连民生更连民心。

近年来,执行局党支部累计共有10人次受到省级表彰,35人次受到市级表彰,41人次受到县级表彰,收到群众敬献锦旗81面次。其中,支部两名党员干警助力的2021年度全省法院司法警察执法知识竞赛,巴中代表队斩获“一等奖”,刷新巴中法警荣誉新高度;支部下辖的法警大队先后被市中院评为“先进集体”“红旗大队”,用青春热血,为党徽和天平增光添彩。(马利民)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