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而随着“大思政课”的提出,虽只有一字之差,其理论含义却更深邃、更透彻,同时对思政课教育赋予了更多内涵,拓展了更多路径。“大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含对中国历史的追溯与领悟,也包含对当代社会的认识与考量。但它所依据的主线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探寻丰富教学方式,将课堂与社会进行融合,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而进一步激发青年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信心与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青岛,人文底蕴丰厚,教育资源丰富,青年人相对集聚。26所高校,1100余所中小学共同架构起“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越来越多元的思政课实施路径,让思政教育更加落地落实、入脑入心,形成了青岛与青年共同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的现实写照。

音乐思政课奏出教育“最强音”

提到思政课,许多人第一印象或许仅限于坐在课堂里的讲授画面,但在青岛,却有着不同的方式。

6月6日,一场主题为“弓弦上的中国故事”的音乐思政课在青岛音乐厅上演。《战马奔腾》《沂蒙山小调》《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跟随一首首激昂的乐曲,台下的“大中小”学生认真聆听,在享受悠扬旋律的同时,也仿佛让自己沉浸到音乐创作的年代,在回忆峥嵘岁月,传承中国精神的思绪中接受了一堂高质量的思政课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提琴演奏家、中国海洋大学小提琴讲师王媛说:“今年是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此次音乐思政课的举办旨在通过感受中国音乐之美,传承中国精神,在推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的同时,使学生从思政课的被动接受者、聆听者,转为实践者、传播者,在走近群众、投身公益的一点一滴中‘立大志、明大德’,在奉献社会的一点一滴中‘成大才、担大任’。”

音乐思政课是一项新颖的活动,它带给青年人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而且饱含对历史的回忆、对精神的领悟、对现实的考量。而且这也正是“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生动实践。由此也让思政课的形式更加全面,场景更加丰富,为人们的学习增加了更多路径与趣味性。

社会实践课践行丰富“大思政”

思政课对青年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其建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面向的群体也甚为庞大。这就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全域开花,又要精品叠出,既要理论浸染,又要注重实践。

为充分做好此项工作,青岛市建设了涵盖全市26所高校和1100余所中小学校的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成立了青岛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指导中心,切实完善了覆盖全域的思政课建设整体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组织引领,如何规划实施路径同样至关重要。为让思政课教育在融合中更加高质,在实践中开拓更加宽广的路径,真正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行走的思政课”同样在青岛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例如,青岛市市南区拓建“新时代思想政治联盟及一体化育人实践基地”,联合20余家单位共同开发革命烈士纪念馆、一战遗址公园、海军博物馆等思政实践基地,延展“思政课程”新空间,实现全区“处处皆教育”。在城阳区,一批思政课实践基地的打造,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们接受思政教育的平台更多元。在西海岸新区,184个课外实践基地的打造,都成为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

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感悟,在思想内涵中沉浸与收获,随着愈发多元的社会实践课程陆续开展,在实地中获取知识与接受思想洗礼成为学校思政课开展的重要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程资源化开辟更多新路径

不论是音乐思政课,还是社会实践课,都为“大思政课”多元建设丰富了路径。但无论何种课程,都必须以丰富的内容作为支撑。

青岛市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思政课程资源挖掘方面深耕自己的特色,不断在深入挖潜的过程中,着重将历史的脉络、蕴含的精神、城市的底蕴加以凸显。

今年4月份,主题为“回顾百年栈桥,厚植爱国情怀”2024年度青岛市大中小学“大思政课”在市南区举办,一堂涵盖百年城市发展历史以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政课生动呈现在人们眼前。

“六一”儿童节期间,结合“红领巾爱祖国”主题活动,市南区各小学带领学生们走进青岛地质科普馆、华岗故居、赵太侔故居等实地观摩学习,通过齐唱国歌、红色宣讲、知识科普等方式,让“思政小课堂”真正融入“社会大课堂”……

正是一系列形式新颖、资源丰富的思政课教育陆续开展,共同助力青岛“大思政课”建设取得良好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课堂思政教育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育路径之外,我们还打造了‘星火电台’云课堂、‘声音思政’新课堂以及‘青春电影’微课堂等全新形式,将思政课内容蕴含其中,贯穿于立德树人的整个过程,真正让学生在收获知识丰盈的同时,也获得心灵的洗礼。”市南区教体局少工委丁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思政课资源打造方面,青岛着实有可圈可点的收获。2023年,由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中,青岛2个项目成功入选,分别是“听涛观海青岛山 一战遗址沧桑”系列思政课程(现场教学类)、《我把红色青岛讲给你听》网络情景短视频(新媒体产品类)。这说明青岛在打造优质思政课资源方面具备底蕴与实力,也正积极创新更加多元的内容与形式。

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学深悟透蕴含的核心内容,也要深入研究实施的新颖路径,而且要在内容支撑下,聚力研究如何能够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鸽表示:应将“大思政课”向青年大学生的躬身践履推进。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首先增强学生的具身认知,用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理论将学生在生活世界的“置身事外”转换为“具身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唤起学生起而行之的情感。其次,重视情境创设。用好革命人物纪念馆、校史馆等红色资源,用活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感受不凡精神;最后,要积极推进课程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回归到社会生活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资源的整合与挖潜,也需要路径的探寻与创新。在青岛,更加多元的思政课实施路径正不断完善,带给青年人的必定是理论与实践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