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食的呼声也是与日俱增,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为了利益,无良商贩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真希望天天都会“3·15”!

6月28日,有媒体曝光了一段记者暗访福寿螺产业链的视频,才知道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田螺肉,都是福寿螺冒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福寿螺是外来物种,繁殖迅速,且体内含有大量寄生虫,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福寿螺未经过彻底烹饪,寄生虫可能在人体内存活并引起严重疾病,如脑膜炎,导致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所以,福寿螺虽然没有被明令禁止售卖,但依然是食客们谈之色变的存在。

可是,福寿螺产量大,价格低,在巨大的利润面前,不少商家还是没能坚守良心底线,将福寿螺深度加工之后,打着“田螺”的名号进行售卖。

一位记者在卧底福寿螺加工工厂后发现,由于带壳的福寿螺容易辨认,商家就想出了一记“妙招”,将福寿螺脱壳售卖,这样外行人很难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寿螺加工厂的老板在暗访中透露:福寿螺价格太低,河里随便捞,想要多少有多少,几十吨上百吨都没问题。

本来螺肉的销量并不好,但在小龙虾的带动下,这些小众的水产品也受到了食客的青睐。

一番畅聊后,卧底记者冒充买家,提出想要批发螺肉,于是跟随老板来到了他的加工厂实地考察。

记者进入工厂内部,直接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只见仓库里密密麻麻堆积的全是剥好的螺肉,里面有田螺肉,但更多的则是福寿螺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老板介绍:他们的工厂都隐藏在偏僻的乡下,一般人找不到,他们的螺肉一般销往串店、麻辣烫店,还有一些做预制菜的厂家,年销量高达几百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卧底记者又到了汉寿县菜市场,一位售卖福寿螺肉的摊位老板坦言:福寿螺不能吃,吃了对人体有害,加工福寿螺的过程,臭气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这些内行人,都知道福寿螺对人体的危害,但在巨大销量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后,卧底记者又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暗访了湖南衡阳市祁东县的食品加工厂。

这些加工厂都在生产罐装螺肉酱菜,是电商平台的热卖产品,其制作原材料采用的都是价格低廉的福寿螺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材料不过关也就算了,生产车间的卫生更是令人作呕,看起来就像个废弃的民房,炒料区污浊不堪,物品摆放也十分杂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责人得意表示,自己家师傅厨艺高超,他做出来的螺肉制品在网上销量很高,深得消费者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卧底记者在走访了多家螺肉制品工厂后发现,果然商家普遍用的都是福寿螺。

为了进一步调查福寿螺的产业链,记者又先后去了麻辣烫店、烧烤店、螺肉经销处,发现果然都是福寿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明知故问:“这是田螺还是福寿螺?”

商家回答含糊其辞:“你记住,它是好吃的螺就行了!”

随后,卧底记者又自掏腰包购买了市面上的一些网红螺肉零食,包括螺蛳粉、牙签田螺肉、螺肉串、吮指螺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专家提示,福寿螺有一对唇须和一对触须;田螺只有一对唇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仔细辨认,这些网红零食的原材料选用的都是福寿螺,哪怕包装袋上有明确标识“田螺”的,也都是用福寿螺以次充好。

据悉,福寿螺售价很低,带壳的一斤只有5毛钱,经过粗加工的螺肉,一斤能卖到4块钱。

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样从野外收回来的福寿螺,竟然还能通过食品安全检查。

从记者拍回来的检测报告上来看,螺肉的寄生虫、金属残留物和菌落数据都符合标准,但在品名上,则避重就轻的写着“大螺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福寿螺事件的曝光,只是冰山一角,它暴露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和部分商家道德的沦丧。

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分辨哪些是田螺哪些是福寿螺,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餐饮行业不应有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毕竟,吃得好,生活才能更美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