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的墙上有一幅漫画,画上一座“彩虹桥”,一头连着虹桥街道,另一头连着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旁边有一句话:“架起彩虹桥,开启直通车”。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试点单位。自此,一种全新的、立足基层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的民主立法形式应运而生。

虹桥街道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一个设在街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社区里的立法建议“直通车”,让“高大上”的立法工作变得不再“神秘”,普通老百姓的意见也能推动法条的确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走进中山居民区美好生活服务站,听取社区居民关于学前教育法(草案)的意见建议

作为一名多年来为虹桥街道社区居民们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的律师,吴新慧是立法联系点最早一批立法信息员。“我亲眼见证了‘直通车’落地生根,最为激动的就是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了!”她说。

吴新慧曾参加关于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意见征询会,阅读法条的过程中她发现草案中存在一个“盲区”,即未将老年人纳入被保护范围。

“我在工作中曾接触过一位90岁高龄仍饱受家人虐待的老人,老人瘦弱的身体、恐惧的眼神,让我一下子意识到老人也会是家暴的受害者,而且维权并不容易。”吴新慧在意见征询会中讲述了这个案例,建议增设将老年人纳入被保护范围的条文。当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颁布时,这条建议被采纳并列入法条。

“‘直通车’不仅将基层最原汁原味的建议迅速而真实地反馈给最高立法机关,同时也让老百姓们感受到严谨而理性的法律条文背后有对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深切关怀。”吴新慧说。

在上海,像吴新慧这样的立法信息员还有很多。既有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们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提意见,也有社区里的“老外”就外籍人士在中国纳税的条款谈想法……立法信息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覆盖的领域也越来越全面。

如今,该制度在上海已覆盖全部16个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共有支持单位3943家,各类相关人员7500余人,可以收集汇总到市民群众、专家学者、各级人大代表等不同人群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立法建议。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进一步打通了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搭建起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平台,让民主真切可感,为增强国家治理效能发挥独特作用和优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阎锐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