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人喜欢“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疏离模式。

有人欣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模式。

关系过近失了分寸会伤和气,关系过远有了隔阂会伤情分。

人到中年,经历了事事沉浮才明白,想要有最长久的关系,真正有智慧的人都会做到以下三点。

利让三寸

“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有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久关系的维持,是要用真心换取,而不是因一时利益所得。

让利三寸得人心,看似是一时之亏,实则会拥有人生长远之福。

清朝康熙年间,民间小本生意种类繁多,很多普通商人都借此发家致富。

有一个叫左文升的小商贩,做些生意养家糊口。

巧合之下,认识一位叫周继先的外地友人,两人志趣相投,一起做些小买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周继先因为要去外地办事,一去好几个月,就将30贯钱委托他转贩货物。并说好按当时市价付3分利息。

没承想一段时间后,市场银根紧缺,钱价增值,那30贯钱翻了好几倍。

年底结算时,左文升按照后来上涨的市场价结算利息。周继先知道后说:

“咱们事先说好的3分利息,不管后边市场价如何变化,多余的我都不该要。”

但左文升坚持付多余的钱,说道:

“做生意要按照市场原则来,本钱是你的,多出来的也是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继先被他待人真诚、厚道处事的品德所打动,将自己之前周游各地积攒的经商人脉不断介绍给他,两人也成为了人生中的挚交好友。

俗语有言:

“让利者得利,近利者无利”。

人生也是如此,路在脚下,该怎样走,全是自己的选择。

《中说·礼乐》中说: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聪明人都懂得做厚道人,行厚道事,才能让人际关系长远而恒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留三尺

语言是人际交往重要的工具。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能随心随性地发表见解。

熟人之间留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尴尬、维护了情分。

陌生人之间留口,则会避免无谓的争辩,消除更多的误解。

“话留三尺不惹祸”就是说话要有余地,要会察言观色,否则话密不知收敛会惹来祸端。

曾国藩年轻时候就因为说话得罪过很多人。

年轻气盛的他遇事总爱和同僚辩论,直戳对方的痛点,来彰显自己学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理不饶人,说话也不看场合,虽然没有什么恶意,但当场争辩,据理力争,还是让很多大臣失了颜面,怀恨在心。

对此很多人对他颇有怨言,认为他这人说话不懂礼数,没有规矩,一段时间内都渐渐疏远了他。

好在他及时醒悟,自此以后立下“戒多言”的规矩。

其实与人交往,无论关系如何,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谨言慎行。

有人说,直言不讳是种耿直,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会带来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心直口快是一种坦率,但没有分寸,不顾场合,有些话讲起来更是伤人。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说话有度,无论面对谁,话留三尺便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

处事三丈

有句话说:

亲人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爱人之间,保持一张纸的距离。

无论关系远近,人和人的相处都要有一定的“边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档综艺节目里,有一集专门讨论了“我是为你好”到底是不是“胡说”。

其中一位嘉宾谈了自己的感受:

做一个善良的人,对别人好,这很棒,但不必去证明你的善良,时间自然会证明。

很多人觉得说“我这是为你好”是苦口婆心,其实给身边人建议的时候,直接分析利弊就好。

加上“我这是为你好”这几个字,显得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绝对正确,剥夺了对方试错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做法,其实跨越了人际交往的边界。

我们常说成年人最大的社交魅力就是“懂分寸、知进退”,而没有界限感的人际关系,无论多亲密,最后的结局很可能会是伤害。

无论和谁相处,能真正做到“处事三丈不越界”,才能使相处关系更长久。

利让三寸得人心,是格局,重义轻利才能长久;话留三尺不惹祸,是智慧,说话有度才能安宁;处事三丈关系佳,是远见,保持距离才能幸福。

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无论面对谁,都能亲而有礼,熟不逾矩,成为更好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