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19日,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合主办的“数据新质生产力论坛:新驱动、新治理、新发展”在上海召开。本次活动就加快打造数据开放流通多元生态、促进区域公共数据价值释放进行了深入讨论。

上海数据交易所相关研究人员在发言中指出,公共数据定价难点在于公共数据基本为政府等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导致成本分摊困难,公共数据资产本身较难直接产生收益或者产生收益的路径尚未明确,导致收益流入难以估量,公共数据交易市场活跃度不够,导致难以确定市场公允价值。因此,推动公共数据产品入场交易是破解公允价值难题的关键,数据交易平台是公共数据价值释放路径中的重要节点。

段和段权益合伙人、数据合规专委会主任高亚平认为,由于地方公共数据存在区域限制和流通性较弱两大问题,在区域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中要注意培养多元生态,促进数据流通,同时要推进区域联建,打破数据地域限制。具体来说,数据生态搭建中,可采取“政府+企业联建”模式,有效链接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提供场景化的数据流通服务,赋能不同行业场景。在区域联建中,首先可以探索各地数交所联建机制,实现“一地挂牌,多地互认,流通交易”的数据产品交易链路,以数据产业链条为核心,将政府资源、企业技术、各地数据、专业人才等资源有效整合,探索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数据流通共建机制。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数据资产条线负责人李丹指出,数据资产需要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应建立针对数据资本化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与公司层面的综合治理机制,来确保数据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效果。针对数据资源入表中的人才队伍建设,李丹认为数据资源入表还属于新事物,涉及财务、数据、法务、信息等多部门,跨专业、跨学科,存在较多壁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盘推演环节

沙盘推演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典型场景——文旅数据的授权开发利用,推演数据价值释放实践路径的全场景,依照数据全生命周期流程的顺序,嘉宾们结合所在机构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中所承担的职责,提出了富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

第一步,明授权:高亚平律师从法律角度出发,剖析了文旅数据运营的法律支持。她指出,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实践中,企业端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而公共数据的法律授权则是整个流程的起点。公共数据授权不仅能为政府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更在于其对经济生态的深远影响。在应对全国旅游同质化现象、刺激文旅消费等方面,数据分析的正确指引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离不开公共数据起点的授权。

第二步,创场景:信领数字副总经理锁丹以案例形式探讨了数字产品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国家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到“数据要素x文化旅游”的重点行动计划,旨在培养文化创新产品、挖掘文化价值、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及旅游服务水平。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智能编曲、文旅虚拟场景等创新产品已经应运而生,未来,文旅行业将借助数字化探索更多产业链,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新动力。

第三步,转资产:李丹从会计师的视角出发,指出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入表对数据转化为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当前传统制造业GDP贡献逐渐下降的背景下,地方经济更多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企业更多依赖对既有资源的开发利用。借助数据资产入表,会计师事务所帮助企业将数据资产转化,以数字化的视角助力企业成长。

第四步,估价值:上海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业务八部总经理、创新业务合伙人姚凌从数据评估角度建议,文旅数据评估首先是要搞清有哪些数据资产。当前,文旅数据细分可以有文化资源数据、旅游资源数据、市场数据、游客数据、基础设施数据等,这些资产价值主要体现在支持管理和决策、提升游客体验、促进文化和旅游传播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最后一步,落金融: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数字金融部数字经济中心科长朱婧从金融角度为文旅数据落地提出建议。她认为,数据资源的利用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搭平台、建场景、拓用户”的三步法。文旅板块是金融机构平台中重要数据来源,通过分析和优化,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实现数据驱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