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年,辽朝的一位年仅18岁的契丹公主去世,被安葬在驸马的身边。这位比她年长近20岁的丈夫在前一年刚刚去世,而这距离他们大婚还不到两年的时间。

他们的墓葬位于今天中国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在那里,这对夫妇静静地躺了将近一千年。这个安息之所于1986年被发现,并震惊了中国的考古界:作为辽朝统治阶级最高等级的贵族成员,公主和驸马的合葬墓中尽是金和鎏金的饰品,包括覆盖在他们脸上的两张纯金覆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博物馆“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中展出的金面具

特殊的身份,让这位公主与其他辽代贵族女性中的绝大多数一样,在延续辽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联盟中发挥着作用。这种联盟可以追溯到辽朝立朝之初:辽朝的第一位皇帝耶律阿保机在崛起的过程中,受到了同样野心勃勃的妻子述律平及其家族的重要支持。阿保机曾自比汉高祖刘邦,而述律平家族以及阿保机的母族后来都被改姓了萧,意在效仿汉高祖刘邦的肱骨之臣萧何。

“自那时起,辽朝皇后,除一例外,都姓萧。实际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位耶律氏皇族成员都与一位萧氏后族成员相结合,反之亦然。这种安排的必然结果,就是纵横交错甚至令现代人感觉匪夷所思的婚姻和家庭关系。”苏州博物馆的策展人许鑫城如是说。过去几个月里,一百余件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精美辽带文物在该馆举办的名为《北方有佳人》的展览中亮相,展览于本周日结束。

“刚刚提到的这位公主,她的祖父是辽朝的第五位皇帝,而她的丈夫萧绍矩则是她的舅舅。”许鑫城说。

几乎所有女性都对美这件事情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展览中的几位女主角儿们也不例外。从那位公主的墓中——从墓志中得知,她被封为陈国公主——出土了一只龙纹鎏金银奁。发现时,银奁里装有几个较小的银盒,其中两个盒子里面残留的白色或黑色粉末被考古工作人员认为是脂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纹金花银妆奁,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金银器由于其便携性,在辽代社会的贵族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一点也适用于包括古代突厥在内的其他亚欧草原游牧民族。” 参与了几座重要辽代墓葬发掘工作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志勇说。而在金银器制作方面,辽代直接受到了曾经无比强大的唐王朝(618-907)的影响。唐朝曾于648年在契丹之地置松漠都督府,而当唐朝在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直至灭亡时,已经统一了契丹各部落的阿保机抓住机会,于唐亡九年后的916年建立了辽。

据盖志勇所说,由于唐代古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唐朝的金银器除继承了中原的传统外,还往往带有“异域”的印记,比如粟特和萨珊波斯的风格。而策展人许鑫城则认为,唐代的开放性和国际化对辽的影响深远。展览中的一些琥珀、水晶和玻璃制品被认为极有可能来自波罗的海地区、阿拉伯地区或是拜占庭帝国。

“许多这样的物质文化交流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进行的,这条路线向西延伸穿越欧亚草原,直达地中海地区将辽朝与沿途的其他文化联系起来。在辽统治时期,传统的丝绸之路的西域段是被与其关系紧张的西夏王朝所占据的,在这种情况下,草原丝路成为辽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许鑫城说。

文化的融合性也体现在精神领域。陪伴陈国公主入葬的鎏金银冠顶上装饰有道教的元始天尊,而吐尔基山辽墓中则发现了一对镶嵌绿松石的摩竭造型的金耳坠。摩竭起源与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演化为一种龙首鱼身的形象,常常出现在饰物和器物的装饰纹样中。墓主本人被认为是一位女萨满,头上佩戴着表明萨满巫师身份的金头箍。也有专家提出,她很可能是耶律阿保机的妹妹余庐睹姑公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翅鎏金银冠,冠顶缀道教元始天尊造像,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出土时置于公主头部上方左侧

在合葬墓中,陈国公主与驸马躺在同一块石棺床上,她的的腰部位置出土了各种物品,其中除了玉石和琥珀挂饰外,还有镂空设计的金荷包和一个錾花金针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鸿雁形盒琥珀佩饰,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镂花金荷包,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出土时置于公主腰部左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錾花金针筒,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出土时置于公主腰部左侧

此外还有一对带链的小金盒,据策展人说,可能是盛放脂粉的容器,挂在腰间,便于公主在外出骑马的时候随时简单地补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曲联弧形金盒,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出土时置于公主腰部右侧,或为粉盒

在出土的墓志铭中,这位芳龄18岁就匆匆辞世的公主被形容为兼具高贵的仪态和谦逊的品格。 (“玉德琢成,静含温润,兰仪秀出,动发英华”) 孩提时代她聪慧机敏。(“公主幼而聪辩。”)

也许正因如此,撰写铭文的人才在文末发出“自古人虽皆有死,陈国公主太夭年”的感叹。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