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使馆是国家间外交交流的桥梁,助力国家间建立友好合作,更是为本国在他国的公民提供各类服务的重要机构。也可以说,每一个大使馆都代表着其国家的形象。而在这其中,美国驻华大使馆,因其独特的“碉堡”式设计风格,尤为引人注目。

其位于北京繁华地段,光是地皮的价值就高达2亿多元。其坚固程度堪比堡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你是否想过,美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主要原因便是保密与安全。保密性是这座大使馆设计的核心理念。考虑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大使馆内部可能涉及的敏感信息和机密文件,保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大使馆外部建起了高高的安保墙,距离办公区还有不少距离。这样的设计虽然在北京并不常见,但却非常有效地阻挡了外部视线,确保了内部信息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安全性则是另一个重要考量。尽管大使馆外围安全是由中国武警负责,内部则由美国自己负责。但美国在设计时依然将安全防护放在了第一位,坚固的安保墙不仅是一道物理屏障,更是一种心理安慰,让大使馆内的人员能够安心工作。因为就算外面发生爆炸,有安保墙在,里面的工作人员也不会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大使馆的建设过程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在建设过程中,中国建筑单位在完成基本框架后便撤出,由美国建筑单位接手完成内部装修和安保设施的安装。可见美国对保密性的重视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称,光是整套装修,就花了26亿元。花在哪里呢?除了材料坚固、厚实、耐用外,各种先进系统也不少。设计上更是下足了功夫。

其融入了顶尖的抗震技术,关键结构部分均采用了高级的柔性连接。什么作用呢?能有效化解冲击力。比如发生地震,这种大楼将不会倒塌,只是会轻微的摇晃而已。

为了预防突袭,美国除了隐蔽安装有先进的防御系统之外,在入口处也有巧妙的设计。比如,有汽车冲卡,那么入口处升起1米多高的防御墙,确保安全无虞。

在外墙上,你会发现美国驻华大使馆,是不会使用大玻璃、大窗户的,都是一个个小口。目的就是方便其观察,预防各种可能射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何美国驻华大使馆会选择这样的“碉堡”式设计呢?这背后,实则是美国基于过往经验的教训。

作为全球领先的经济与军事大国,美国在众多国家设有大使馆。然而,由于美国的嚣张跋扈,经常欺压他国,介入他国事务,使得其在某些战乱国家的大使馆,成为了攻击的目标。

据统计,美国大使馆历史上曾遭受近40次的袭击,其中包括导弹袭击、武装攻击以及大规模抗议等。每一次的袭击都充满了惊险与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其安保程度堪称极端。足以用里三层外三层来形容,为了预防导弹来袭,还安装有最先进的防空系统。搞得跟军事基地一样。这是因为伊拉克战争期间,该大使馆就遭受过武装分子的空袭。

正因为有了这些前车之鉴,美国决定投入巨资,为其大使馆打造坚固如碉堡的防御体系。然而,这样的设计虽然确保了安全,却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距离感。说到底,还是美国作恶太多,心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