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1342万人的各地高考分数线已经全部出炉。

在往年,常有考生拿相同试卷的省份的一本分数线来做比较,试图看出哪个省份的高考最“卷”,比如2023年同样是全国乙卷的河南、陕西,一本分数线就要相差50多分。

然而,诸多省份已经迎来“新高考”,一些省份虽然使用了相同名称的考卷,但因为考试次数、赋分方式等不同情况,分数线不适合简单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澎湃美数课整理了各省份高考分专业录取分数线、各省份高考一分一段表,解析各地往年的高校录取情况。

省内名校多,考生也可能爱出省

想观察上名校难度,“双一流”高校的录取率是一个较为直观的指标。

我们选取了数据较为完整的2022年“双一流”高校录取率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天津考生的“双一流”高校上线率位居前二。这也不难理解,北京、天津的教育资源丰富、本地考生数量相对较少,具有天然的高考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像是广东、山东等人口大省的名校上线率也不算高。

尽管广东是经济发达省份,但在超过60万考生的面前,名校资源却并不算充裕。即使再算上知名高校异地办学等特殊情况,广东的“985”高校仅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再加上两所“211”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以及四所非“985”“211”的“双一流”大学。

而就算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这些省份的学生如果能够读名校,通常都还是会选择留在本地读书。比如,读名校的广东考生中,有66.4%的都留在本地读书;江苏考生去读名校的话,更是有71.3%的人会选择留在本地读书。

这除了本身学生的偏好之外,也受到本地名校对当地学生的资源倾斜程度等因素影响。

名校都偏爱本地生源?未必

通常而言,大部分高校在招生时都会对本地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照顾,即可能招揽更多的本地生源。

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内蒙古、广东、安徽、贵州等省份的名校会招录更多的本地考生,这些地区“双一流”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都超过60%。

不过,也并非所有省份都是如此。

北京、上海的名校资源丰富,而本地考生的占比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算多,这些名校也更有余力吸收其他省份的优质生源。

其中较为特殊的是河北,河北名校招揽当地考生的比例是最低的,这或许跟河北当地名校数量少有关。

位于河北的两所名校实际上为其他省份名校的分校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这两所高校对河北考生的录取比例倾斜有限。

更特殊的情况是,河北唯一的一所“211”高校,实际上总部在天津。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河北省有河北工业大学一所高校上榜。然而,河北工业大学虽由河北省管理,其主校区校址却位于天津。

2021年,《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披露了河北在“十四五”期间“双一流”方面的建设目标。《规划》指出要争取使更多高校进入“双一流”序列,“大力支持河北工业大学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部省合建河北大学加快建设燕赵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群,支持燕山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支持其他高校优势学科提高创新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努力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