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朱大亮摄

6月26日,重庆市璧山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相关情况发布活动举行。活动上获悉,璧山区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健康单元建设,将健康元素不断融入社会各个角落。截至目前,共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9类159个,其中健康公园2个、健康步道4条、健康街区1个、健康单位10个、健康学校10所、健康食堂11家、健康餐厅10家、健康酒店5家,健康社区76个,健康小屋30个。

同时,在健康社区及健康单位设置健康加油站,在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9个镇卫生院设置健康自助检测点,覆盖率达100%,所有自助检测点均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

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周鸣在活动上介绍,璧山区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锻炼人口比例,建成体育场地4173处,人均体育面积达2.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8.3%以上。

深入开展烟草控制行动,降低人群吸烟率。全区开展控烟工作以来,累计创建市级无烟示范单位2个,区级无烟单位203个,无烟家庭357个,实现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全覆盖。

在推进慢性病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璧山区上下联动、防治结合,充分发挥卫生健康系统的专业作用,结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慢性病综合防控服务体系,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提供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撑。

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大型慢性非传染疾病主题日宣传活动和其他卫生日活动,在镇街、村居均配置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和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结合不同时期、季节以及慢性病种类等,每半月开展不同类型、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为做好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工作,璧山区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做到早诊、早治、早管,深入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认真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定期体检;不断提高和加强个人健康档案与健康体检信息的利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为引领,助推行业发展提档升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医养结合全面发展。

“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7年12.7%上升到2023年34.31%,提高了21.61个百分点;人均期望寿命从2017年77岁增长到2023年79.46岁,增长了2.46岁,均明显提升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周鸣表示,近年来,璧山区不断完善覆盖全区群众的慢性病监测系统,通过重庆市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全区慢性病患病率及流行病学分析评估、防控工作进展,并定期发布慢性病防控相关信息。

璧山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高飞在活动上介绍,自2022年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创建健康学校10所,还通过开足健康课程、加强体育锻炼、倡导健康膳食、关注心理健康、定期健康体检等措施,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璧山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徐玲介绍,璧山区已建立并在不断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例,对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人群,由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卫人员、家庭医生团队,每年对患者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和1次健康体检,同时还对患者的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自我健康管理情况以及规律服药情况进行跟踪,并依托信息监测平台进行分析,实现对患者的精细化管理。

“截至目前,璧山区餐饮业态主体数量已增至近5300户,呈现数量逐年递增、点多面广的特点。”璧山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黎伟介绍,辖区通过抓好日常监管和服务培训、推进餐饮监管数字变革、开展各级各类专项整治、开展各类创先创优活动、构建联防联控协同机制等措施,让居民吃得美味、吃得健康。(黄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