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感慨护肤保养的门道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用手涂抹护肤品,到配合仪器按摩促进吸收,再到直接将所谓的营养成分注入皮肤里。主打提拉、紧致、美白等各种功效的美容“神器”层出不穷,爱美者们在商家推销下也在家做着各种尝试,并越来越大胆。除了家用洁面仪、家用美容仪,有人还利用针头刺激皮肤,将活性成分渗入真皮层。不过这种美容方式存在不少风险和隐患,业内提醒,微针治疗属于医疗行为,不建议购买微针工具在家中进行美容治疗,特别是滚针、水光针等扎的比较深的治疗。滚轮微针需要给皮肤造成大面积微小的创口,对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条件要求非常高,整体的操作环境、用具和药品都必须是完全无菌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现象

在家自行“微针祛痘” 钱没省还住了院

“居家滚针全过程”“医美机构上千块的微针项目,在家几百块就能搞定”“滚轮微针,美容新宠”……在一些社交平台,有不少帖子提到可以在家操作的微针“教程”,以及推销广告。

网友小凡表示,自己曾花2800元在线下机构做了一次微针,但感觉性价比很低,“听商家说,主要是导入液贵。”她注意到网上有不少帖子提到可以在家操作的微针“教程”,省事还便宜,但小凡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操作经验,担心会感染不安全,也一直没敢尝试。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社交平台,不少博主分享了自己去线下机构做微针美容的过程,视频显示,一个布满针头的滚轮在脸上来回滑动,博主疼痛感明显,脸部明显泛红。

在视频评论区,不少网友称,自己也做过此类美容项目,每次的价格在1300-3000元不等。有人表示,“去美容机构操作过6次,没什么效果”“这个项目真的很痛,痛到抽搐”。

即便如此,还是有胆子大的人尝试自购工具在家操作,但结果与网络博主展示的“完美效果”并不一样。据公开报道,3月份杭州一女子小田(化名)效仿网上博主在家DIY“微针祛痘”,结果半小时后额头和面部肿胀严重,睁眼都困难,经诊断为“过敏反应、获得性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原因是不详的“医美药品”或不正规的操作引起,由于症状比较严重,有并发过敏性休克的可能,只能收治入院。

市场

网售滚针属于医疗器械 普通个人竟也能下单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网购平台就有售卖的滚针,价格在5元到50元不等。有的属于一类医疗器械,也有的是二类医疗器械。宣传页面中写到“1次滚针等于4000次日常护肤”“配合滚针导入,营养精华吸收率90%以上”“只要用滚针打开皮肤通道,让活性成分深入肌底,让精华吸收翻倍”。

其中有一款手持滚针已售出数量6万+,售价20到25元,外形上看滚轮上一整圈都布满了细小的针头。商品页面显示,不同型号的针头对应不同的皮肤问题,比如0.3mm适用于敏感肌、眼部细纹等,0.5mm适用于痘印痘痕、美白护肤等,0.75mm适用于毛孔粗大、提亮肤色等。商家介绍这个属于二类医疗器械,使用者应是经过专业培训且合格的、有资质的医护人员。但该商家同时表示,普通个人也可以购买后在家使用。

也有的商家表示,自家售卖的滚针属于一类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确实会破皮,只要消毒到位就没事。

但有使用者表示,很多人在网上购买滚针自己扎,用酒精泡过,脸上也擦了碘伏消毒到位了,其实只是操作中不会感染,但脸部破了皮,防线和隔绝功能不在,外界的细菌很容易侵入皮肤,尽量选择不破皮的保养方法。

据业内介绍,微针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如根据材料分类,可以分为硅、金属、聚合材料微针等。根据微针在药物导入领域的应用,将微针分为水凝胶形式的微针、空心微针、可降解微针、涂层微针、实心微针。近几年,在美容整形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微针设备,如滚轮微针、印章微针、电动微针、射频微针系统等。以滚轮微针为例,常用滚针的规格针尖直径是0.22mm,针长有0.5mm、1.0mm、1.5mm三种规格,皮肤厚度是0.5-4mm,(其中表皮厚度0.07-1.2mm,真皮厚度0.4-2.4mm),可根据治疗的需求而决定达到的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提醒

微针治疗属于医疗行为 不建议在家自行操作

“微针确实在皮肤老化、皮肤病变、痤疮和皱纹等治疗方面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北京空军总医院方帆博士解释,微针是一种微小的针状器械,通过在角质层打孔,刺破皮肤后,药物即可突破皮肤屏障,极大提高了药物吸收率,提高了血药浓度。还可以结合药物或射频,达到皮肤及附属器的治疗目的。同时研究发现,刺破表皮后皮肤表层形成圆柱状显微损伤区,受损区可至真皮深层,使真皮胶原组织收缩、变性,这个过程能刺激生成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透明质酸等,刺激多种修复因子释放,形成新的胶原组织,促进血管和毛发生长。

但方帆强调,微针治疗属于医疗行为,不建议购买微针工具在家中进行美容治疗,特别是滚针、水光针等扎的比较深的治疗。除非是专门为居家治疗设计的产品。治疗时,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保持器械卫生,避免多次使用同一针头或分享器械,还要注意消毒和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传播疾病和其他风险。

他进一步表示,在门诊中接诊过许多微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患者。常见的是进行微针美容后过敏、红肿、感染等情况。严重的有持续的肉芽肿和色素沉着,因为面积大,皮损多,而且采用的药物不明,治疗起来非常困难。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使用了不正规的产品,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治疗。

此外,有认证为医院皮肤科医生的博主表示,滚针是一项正规的有创的医疗行为,不推荐在家自行操作,滚针的操作手法、频次、力道都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操作不当会留下点阵状密集的疤痕,甚至会引起真菌感染。因为滚针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只有正规的医疗机构才能做到无菌条件;操作的人员也需要无菌操作技术,正规的医护人员尚且需要1-2年的时间来培训才能够完全掌握无菌操作;导入的药品也需要无菌,普通的化妆品根本达不到无菌的要求。滚针属于医疗器械,所使用的药品是有药准字的正规药物,而且滚针也分为很多种,不是随便一个滚针就可以在脸上操作,要根据年龄、皮肤厚度、性别等综合因素选择滚针。

方帆介绍称,根据不同材质和深度,微针属于2类和3类医疗器械,第2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医用缝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等。第3类医疗医械是指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比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所以看似简单的产品和操作,其实购买和使用都需要相关的许可和资质,并在正规的医疗场所进行治疗,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他认为,为了规范微针美容市场,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限制微针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购买条件,提高产品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上的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减少消费者因误用微针而导致皮肤问题的发生。

科普

如何选购和使用家用医疗器械

据药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微信公号发布的科普文章中介绍,在我国,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三类进行管理: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是第一类医疗器械和少量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以及极个别的第三类医疗器械。

可以“家用的”医疗器械也都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主要包括:家用治疗仪器:如远红外线治疗仪、磁疗仪、理疗仪、中频治疗仪等。家用检测器械:如血压检测仪、血糖检测仪、电子体温表、听诊器等。家用医疗康复器具:如家用制氧机、颈椎腰椎牵引器、防压疮床垫、矫形器等。

选购家用医疗器械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医疗器械是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购买前应听取医生的意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要定期由医生评价使用效果,检查有没有不良反应,防止误用损害健康。

在购买医疗器械前,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询问销售人员或医生,弄清产品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等,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选择购买和使用。

购买家用医疗器械要查看经营者资质。要到正规药店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买,并验看其是否具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和《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售后服务是否有保障。

查看产品资质。医疗器械产品应具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如果需要辨别真假,可以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在数据查询栏目中点击医疗器械,输入注册证号或产品名称,全国各地的产品都可以查到。

索取发票。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一定要索取购物发票。正式发票是购买凭证,在产品保修、质量投诉中用处很大,所以千万不能图省事贪便宜。

家庭保存医疗器械时,对有使用期限的医疗器械,注意在有效期内使用。注意是否无菌包装,对无菌包装的医疗器械,特别注意不要损坏包装,如果包装损坏了,就不要再使用。一次性器械不要重复使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