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人士钟爱垂钓,如今钓鱼装备已相当专业,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从鱼竿、鱼饵,至帐篷、座椅等附属用品,一应俱全。垂钓过程亦变得愉悦无比。

回想童年时光,许多人都生活在乡村,那时钓鱼并无过多讲究。寻得些许鸡肠、鸭肠等腥臭之物,捆扎成串,另一端系于随手捡来的木棍上,抛入水中,静候鱼儿上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装备简陋得几乎为零,但钓鱼过程中的愉悦却丝毫不减,洋溢着欢乐与自然的趣味。回想起那时,一旦钓上一条稍大的鱼,便能欣喜若狂许久。

然而,更常见的却是那些小杂鱼,它们争食凶猛,让人无可奈何。今天要谈论的这种小杂鱼,许多钓友在垂钓时都曾遭遇过,也是很多钓鱼佬最讨厌的鱼,它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屎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屎片”是农村地区对一种鱼的俗称,其学名为鳑鲏。在不同地区,鳑鲏有着各种各样的名称,如“屎光皮”、“簸箕鱼”、“菜板鱼”、“葫芦片”和“彩片鱼”等,这些名字都颇具趣味性。鳑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只要有水源的地方,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如小河、池塘和水沟等。

有趣的是,即使某些水塘原本没有鳑鲏,但在一场大雨之后,其他池塘的水位上升,鳑鲏便会随着水流进入这些新的水域,并在那里迅速繁殖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鳑鲏的繁殖方式独具匠心,与众多鱼类迥异。在产卵之际,鳑鲏需有河蚌相伴。当河蚌展开其壳时,便会将鳑鲏的鱼卵纳入鳃腔,继而完成孵化过程。

河蚌开合之间,不仅为鱼卵提供了丰富的氧气,助力其孵化,更有效地确保了鱼卵数量的安全。然而,河蚌亦非无私奉献者,其卵亦借助鳑鲏之力,播撒至水域各个角落。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一种紧密的共生关系,彼此不可或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繁殖方式,吸引了众多观赏鱼爱好者的目光,特别是国外的养鱼发烧友,对鳑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鳑鲏作为我们国家的本土鱼类,原本在国外并不存在,然而随着各国养鱼者对它的钟爱,如今它已经遍布国外许多地方,甚至在某些野生水域也能寻觅到其踪迹。

此外,鳑鲏的身价也日益攀升。过去在农村,人们可以轻易地捞到一大桶这种常用来喂鸭子的小杂鱼,而如今它们却成为了观赏鱼市场上的宠儿,每条售价高达5元,销售形势一片大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小鱼小虾,吃是不可少的。诸如麦穗鱼、麻嫩子鱼等河鲜,虽体态娇小,但油炸后香脆诱人,佐酒绝佳。然而,鳑鲏这类繁多的小鱼,却鲜有人问津,原因在于其味道偏苦。

为何称之为“苦屎片”?这主要是因为其腹中肠子众多,一旦挤去内脏,便只剩下一层薄薄的鱼皮,上面还布满了细刺。再者,鳑鲏本身的味道就略带苦涩,而在挤肠子的过程中,苦胆容易被挤破,使得整条鱼变得更加苦涩。如此苦涩且体积娇小的小鱼,自然不受食客们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鳑鲏并非一无是处,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食物本草》中便有记载,称鳑鲏有益脾胃,亦可食用。若处理得当,炸制后的鳑鲏口感亦相当不错,尤其是炸至微焦的状态,虽然带有一丝苦涩,但与众多油炸小鱼一样,香气扑鼻。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这种扁平而色彩鲜艳的鳑鲏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