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曾聊过中国在九十年代初引进苏联的三代机苏27的情况,虽然因为后来苏联解体的关系,合同履行一度出现难题,但好在后来俄罗斯继续履行出售苏27的合同,这件事情才算是有了一个最终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中国有了可供实战用的第三代战机,与当时我们的主要对手才算是拉近了一些距离。

不过即便如此,我国空军装备三代机,要比西方国家整体晚十几年。

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这期间我们也经历过一段极为艰难的岁月。

1961年,苏联同意中国引进米格21后,中国对米格21进行细致的研究后,于六十年代中期,推出了中国主力战机歼7、歼8战机。

歼7、歼8的技术虽然都是依托于米格21,但又有所不同。

六十年代中期,中国曾致力于研发性能更加优异的歼9,但因为指标要求太高,研发技术难度很大,所以才有了依托于米格21,但是在性格上却要优于米格21的歼8,用来填补研发歼9期间的装备空白。

可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歼9研发难度过于大,导致这个项目几起几落,最终也没能成功,而歼8在研发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1969年7月5日,歼8首飞成功后,在随后研究过程中,却出现了跨音速抖振故障、空中双发停车等问题。

等到歼8正式设计定型已经是1979年年底的事儿了。

一下子就到了十年后,也导致了我们空军装备飞机与当时主要对手出现了很大的代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差不多也是在七十年代期间,西方主要国家都已经在设计研发第三代战机,特别是美国。

美国从六十年代初就进行了三代机的研发,后来有了性能极为优异的F-14、F-15、F-16战机,1978年末,美国空军就开始装备F-16战机,美国海军也订购了该战机26架。

与美国几乎同时的是,欧洲也研究了三代机,法国在七十年代也搞出了幻影”2000型战斗机、不过很不幸的是,在后来的竞争中,幻影”2000型战斗机输给了美国的F-16,导致失去了市场。

法国人急于开拓市场,就把目光放在中国身上。

中国从七十年代后期就有计划采购西方国家的先进战机,并有引进其先进技术的想法。

1979年6月,中国空军代表团应法国航空工业主席邀请到巴黎参加第33届航展,当时法国展出的幻影”2000型战斗机引起了中国高度兴趣,法国也不失时机的向中国推销这款战机。

应该指出的是,当时中国就发现了三代机在性能上远远优于二代机,中国空军立马就动了兴趣,1982年6月还特意赴法国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方案报上去以后,中国并未引进这款战机。

至于为什么不买幻影2000,如今能够在网上看到的也比较多,除了价格昂贵是一个主要因素外,性能上不达标也是一个重要考量的标准。

1979年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84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访问美国,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签署了对中国出售武器的文件,不仅吸引了一大批美国企业,就连西欧部分军工企业也对中国垂涎欲滴。

据说德国甚至愿意在不删减技术的情况下,向中国出售豹2坦克,要知道当时我国装备的坦克还都是59式。

有意思的是,美国曾向中国大力推销过F-16。不仅如此,在1987年,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驾驶F16在北京做了表演。

可中国后来也放弃了F-16。

不过在当时,中方主动提出要求美国帮助改飞机歼-8Ⅱ,双方基于这个需求进行了谈判,后来美国对外宣称,加持了美国技术的歼-8Ⅱ战机其基本性能已经不逊色于F-16/79 战机。

后来这个计划被叫作“和平典范”。

歼-8Ⅱ在设计定型以后,于1989年送到美国后,美国发现该飞机在与美国技术结合上存在困难,要求追加发展经费,用于补充不断增加的额外成本。

中国没办法接受,于是美国便终止了“和平典范”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后来广大军迷在聊起这件事时也颇为遗憾,认为如果F-16早点进入中国,中国必然能提前跨越进入三代机领域。

可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

当时,美国与苏联作为同样的军事贸易大国,在出口上采取的是“分级减配外贸”。

所谓的“分级减配外贸”,实际上就是出售“阉割版”,即F-16/79 战机。

比如原版F-16战机所用的发动机从F100-PW-200涡扇发动机减配为J79-GE-17X涡喷发动机,还限制了飞机的对地打击能力。

当然,即便是购买减配版本,美国方面仍然狮子大开口,一架F-16/79 战机报价高达1400万美元。

中国当然不能接受这一情况,所以也只好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就在中美之间协商该飞机之际,中苏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戈尔巴乔夫访华后,苏联明确表示对中国出售先进战斗机不存在障碍。

中方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

1990年5月,中国代表团正式赴苏联商讨引进三代机。

苏联当时有两种成熟的三代机,一种是米格29,一种是苏27。

苏联最初只想出售给中国米格29,一方面是出于本土防空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则是认为,中国过去就曾引进过米格系列战机,引进米格29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可中国后来在了解到苏联有更先进的苏27后,便拒绝再谈米格29。

苏联方面也很无奈,他们虽然不愿意中国引进苏27,但那时苏联国内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容乐观,急需要谈成这笔大订单。

经过几轮协商后,苏联最终同意向中国出口苏27飞机。

有意思的是,中国引进苏27的消息传出后,最先发声的不是美国人,而是印度人。

印度实际上也早就看中了苏27,甚至比中国还要更快了解到这款战机,但有意思的是,当时印度国内对于采购这款战机的兴趣缺乏,以至于给耽搁了。

当得知中国引进了苏27SK战机后,一些印军空军将领在公开场合怒怼国会:

“这些饱食终日、昏昏欲睡的政客们,一边打着呼噜,一边让中国人夺走了我们30年来的空中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后来加紧了同俄罗斯(当时苏联已经解体)谈判,以期引进更先进的战机苏27的改型——苏30。

中国和印度几乎是同时,与俄罗斯签订了购买苏30的合同(都是依托于苏30的改型,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飞机)。

不过,相比之下,中国在战略思维上还是高出一筹。

早在1979年,中国空军提出想要引进幻影2000时,国防科工委明确表示不同意的同时,还专门提出了两条很关键的意见:

一方面,从国内飞机制造业现有基础出发,引进国外部分关键技术,积极改装现役机种和研制歼7III、歼8II等飞机;另一方面,改进现役机种的同时抓紧新歼击机的研制,力争在1993年(大约10年后)左右研制出满足空军90年代作战要求和性能比较先进的新歼击机。

尽管八十年代中国空军装备的主要机型已经全面落后于主要对手,但我们在急于装备三代机的同时,也并没有放弃自主研发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年,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就提出了研发新一代歼击机的想法,并预估初期投资5亿美元,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

当然,5亿美元相比于世界研发战机的科研经费只能算是毛毛雨,可要知道那时刚改革开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能抽出5亿美元用于研发新歼,那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

从1982年2月开始,我国便开始了新一代歼击机的研发设计探讨。

最初沈阳601所提出的歼13的方案,是受到了肯定的,歼13主要是参考美国早期的F-16战机,虽然能达到三代机的标准,但但在雷达、发动机、导弹、电子设备等子系统上比F16逊色,换言之,它想赶上F-16,却没有超越的野心,

后来成都611所从被飞起的歼9方案中提出新思路,即采用鸭式布局,这种立足于领先F-16的方案,一下子就吸引了各方的关注。

尽管仍然有种种质疑的声音,但成都611所后来所提出的方案仍然获得了肯定。

1986年1月,歼10项目被正式批准,提出方案的宋文骢担任歼-10总设计师。

1998年,歼10原型机首飞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也不难看出,歼10的成功,不仅仅是在于我国成功列装了三代机,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自主研发新式战机,我们不仅摸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路,还锤炼了科研队伍。

从此以后,中国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在独立自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