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是1984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播出之后无数观众为影片中那些战士的爱国情怀和战友之间的深情感动不已。

尤其是憨厚踏实的梁三喜更是让大家印象深刻,他爱国、无私、勤恳、英勇,拥有所有解放军战士最优秀的品质。

这样一个优秀的战士在现实中也有原型,那就是出生于贵州的王发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最朴实无华,却又将国家安全,人民利益牢记心间的新一代军人,他虽然没有在战争中经历着枪林弹雨,但是他仍旧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在真正的危险到来之时,他不言放弃和退缩,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勇于奉献自己的全部的精力甚至生命。

他的一生短暂而又绚丽,就像高山下盛开的鲜花一般,虽然花期短暂,但是用鲜艳的色彩和迷人的芬芳点缀了一片土地。

虽然他已经离去,但是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激励无数中国军人和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不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王发坤的生活,了解他绚丽的一生,和妻子李金花的爱情故事,以及李金华在他牺牲后的坚守。

烈士名垂千古

2015年,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梨花树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的文章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36年,这几乎是一个人一生的二分之一,是人从年轻到年老,经历了36次四季变化的日日夜夜。这个名叫李金花的妇女是怎样孤独地面对绝望呢?

记者来到几经辗转来到李金花的家中,迎接记者的是一位朴实的农家妇女,看到生人来,她脸上露出一点胆怯,随后热情地带着记者在家里前前后后参观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间不大,家具十分简陋,有的因为年久失修,环境潮湿早已经有了霉斑,落了漆。

看到桌上摆放着王发坤的烈士证,记者小心翼翼地询问,“您愿意和我讲讲当年的事吗?”

“发坤是为国家牺牲的,这是光荣的事。”

提到丈夫的名字,李金花忍不住哭起来,接着讲起往事。

1946年9月,王发坤出生于贵州毕节,这一年,解放战争刚刚打响。

人民已经对和平渴望已久,因此,妄图通过战争来获取政治利益的国民党很快败下阵来,大山中的王发坤一家得知新中国建立,也沉浸在喜悦之中。

王发坤家境贫苦,童年时期一直被温饱所困扰,好在父母勤劳肯吃苦,一家人也算能吃得饱饭,王发坤也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踏实能干,有责任心的优秀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大之后,他开始对外边的世界感到好奇,他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知识,但王发坤家中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供他上学,于是他早早就跟随父亲在田间地头忙活。

越是艰苦的环境就越能磨炼人,王发坤丝毫没有被环境打败,依然保持着求知欲望,以及对未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在这时,村中有些参军的宣传,王发坤那颗炙热的心变得滚烫,他一直都想像父辈那样保卫祖国。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祖国的建设仍然离不开人,于是他告别家人前去参军。

22岁的王发坤到达部队之后,心中更加热血沸腾,他时刻都牢记自己的报效祖国的决心,每次站岗、巡逻或是训练都感受到无上的使命感和神圣感。

虽然部队条件艰苦,但是对于农村出身的他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他早就形成的勇毅的性格在这里锻造得如同钢铁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各项训练中他都表现十分优异,而且还帮助队友训练,这样的表现早就被上级看在了眼中,一段时间之后就让他当了副班长。

当上了副班长之后,王发坤越发努力上进,不仅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尽最大的可能帮助战士。

他在部队中颇受欢迎,发展也越来越顺利,慢慢从副班长、升到了班长、排长、一直到副连长。

虽然在部队一切顺利,但王发坤总是挂念着自己的家人和故乡,这种离别之苦着实难熬,但好在他很快就能转业了。

可是王发坤刚回家,就收到归队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命令的王发坤不敢有一刻停留,他牵挂不舍自己的家人,但是在祖国需要自己的关键时刻,作为军人必须挺身而出。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常年和平,百姓安居乐业。

抗美援朝胜利之后,中国更是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可是在1978年,越南却公然挑衅我国,战争一触即发。

到达中越边境之后,战斗已经打响,王发坤所在的部队立刻遵照上级指示,开始对嚣张的敌军发起进攻。

刚开始,我军处于上风,但是由于敌人炮火过于猛烈,我军实在抵挡不住,伤亡人数不断增多。

尤其是王发坤所在的部队损失更大,王发坤看着一个个倒在炮火中的战友,心中充满了愤怒,也下定了必死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能打退敌人,保护祖国安全,自己的牺牲算得了什么,只是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妻儿。

突然,敌人又进行了新一轮进攻,为了掩护其他连队反击,王发坤迅速架炮射击。

可就在这时,一枚炮弹袭来,王发坤左脚严重受伤,但是他来不及查看伤势,只是继续射击。

敌军又一枚炸弹袭来,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卫生员罗顺良身边。

来不及思考太多,王发坤纵身猛地把罗顺良推到一边,大喊着快走,下一秒,炸弹就爆炸发出巨大的声响,王发坤躲闪不及,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罗顺良爬到王发坤身边的时候,他已经是浑身鲜血,紧闭双眼,罗顺良呜咽着,久久不愿放开自己的战友。

动人的爱情故事

王发坤牺牲的那一刻,远在贵州的李金花似乎也感受到了什么,她一整天做事都心神不宁,心脏不停地狂跳。

她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枪炮子弹是不长眼的。

自从王发坤离开之后,她每晚都在祈祷,只求自己的丈夫能平安归来,可事与愿违,即使祈祷了千万遍,王发坤还是离开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仍然还记得1981年的那天,许久没有人来的小院来了个穿军装的人,李金花立刻就明白发生了什么,等到那位军人离开之后,她抱着孩子痛哭流涕,哭诉着命运的不公。

但是很快她又冷静下来,丈夫牺牲了,但是牺牲得光荣伟大!这个家即使没有他,也一定不会散!

记者此时已经被英雄的故事感动到热泪盈眶,看了一眼王发坤和李金花的结婚证又问道:“你们两人是怎么认识的呢?”

李金花和王发坤青梅竹马,从小就在田间地头打闹,随着年龄增长,两人的心中都像是有种子在发芽,看到对方就止不住地开心。

王发坤总是照顾关心这个妹妹,李金花也非常喜欢这个大哥,常常有事没事就到王发坤家中,就这样,两人情投意合,很快就互相表明了心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很快王发坤就决定参军了,临行前,他对李金花说祖国现在需要自己,他必须走,但是他也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承诺。

李金花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深明大义,只是对王发坤说:“我等你。”

果然一语成谶,等待、守望似乎成了李金花的宿命。

到了部队后,王发坤经常不能回家,李金花就常常去看望他的父母,里里外外帮忙。

王发坤给家中写信说起了自己在部队的经历,关心地询问父母的身体情况,最后又提起那个让自己日思夜想的人——李金花。

得知这个单纯的姑娘还在痴痴地等着自己的时候,王发坤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愧疚,发誓一定要把这个姑娘娶回家,并照顾她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王发坤在部队中辛苦训练,李金花守护在家中。

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心却紧紧地在一起,他们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都把彼此放在心间。

1974年,入伍已经6年的王发坤决定和李金花结婚。

她已经等得太久了,也为自己付出太多了,是时候给她一个承诺和结果了。

于是王发坤请假回家,邀请亲朋好友都来到家中,简单操办了几桌饭菜,正式和王金花结为夫妻。

虽然婚礼简单,但是两人之间情深无价,彼此约定好相守到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礼结束了,王发坤又赶忙往部队赶,临行之前,李金花又说出了那句“我等你。”

就这样,两人分隔两地,聚少离多,李金花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盼望着丈夫的消息,后来,两人有了孩子,李金花才觉得没有那么孤独。

一天,李金花收到王发坤的消息,他说自己很快就能转业了,李金花强忍着眼泪,想到这么多年的离别生活终于就要结束了,她心中感到幸福。

1978年4月,王发坤不舍地离开部队,回到日思夜想的家。

进门的时候,李金花并没有发现王发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家中破落,妻子辛苦地照顾着孩子,王发坤愧疚地喊出李金花的名字,然后拿出从战友那里借来的2000元,决定先整修一下房子。

就在一家人还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的想象的时候,王发坤接到命令归队,后来,他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坚守和传承

接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李金花强忍着悲痛,来到邮局取回丈夫的包裹,里边除了丈夫的遗物之外,还有一张纸条,清晰地写着自己生前曾经借了战友2000元,一定要还上。

李金花点点头,似乎王发坤还在自己身边,“我知道你不想让战友有损失,放心吧,这钱我一定替你还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2000块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王发坤多年来一直在部队,家中全靠李金花一人,根本就拿不出富余的钱。

她把刚拿到的800块抚恤金垫上之后,还剩下1200块。

李金花从村民那里听说可以贷款,就想着先借银行的钱还账,之后再慢慢还贷。

可是等她来到银行之后才知道自己家中没有任何可以抵押的财产,是没有银行愿意放款的。

她满脸愁容地回到家,看着王发坤的照片陷入沉思,既然贷不了款,自己就省吃俭用慢慢来。

从此之后,她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除了种田之外还做一些其他活计补贴家用,常常忙到半夜,不到三十就已经有了白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坊看她实在辛苦,就劝她改嫁,还许诺说一定帮她找一个能接纳三个孩子的丈夫。

李金花听了立马拒绝,因为她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比王发坤更好的人,不愿自己的孩子到了新家受气,也是因为她的心中除了王发坤再也容不下别人。

这之后,李金花更加拼命地工作,节衣缩食地存钱。

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了又穿,平日粗茶淡饭,过年过节也不见荤腥,就这样坚持了11年之后,李金花终于还完了所有的钱。

这时的她也已经变成了一个满脸疲态的中年妇人,孩子也已经长大。

李金花长嘘一口气,想着自己的丈夫如果在世,看着孩子们该多开心。

这些年,李金花除了还钱就是托人寻找丈夫遗体的下落,可是一直毫无音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3年,好消息传来,王发坤被评为烈士,李金花又看到了希望,可当时信息闭塞,再加上丈夫已经去世多年,这次仍是没有任何结果。

希望再一次破灭,可是李金花没有放弃,她相信王发坤一定在某个地方等着自己。

1984年,《高山下的花环》播出,全国人民被梁三喜的故事感动,也了解了王发坤这位烈士。

2007年,有人来信说王发坤就葬在云南屏边烈士陵园!

李金花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么多年,自己总算有了丈夫的消息。

可是眼前又有了一个麻烦,那就是云南路途遥远,花费不低,家中根本难以负担,但是好不容易找到了丈夫,怎么能放弃呢。

于是李金花和儿子到银行贷了2000块,踏上了去云南的路,这年清明节,一家人终于到了王发坤坟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王发坤三个字,李金花再也难以控制自己,多年的委屈,思念,心痛在这一刻爆发,她曾经对自己的丈夫说过“我等你。”

果然这一坚守就是几十年,她拉着孩子们,说着这些年的变化,仿佛王发坤从来没有离开过。

后来,媒体听说了这件事,都被王发坤和李金花的故事打动,纷纷前来拜访。

各方的朋友也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帮助这质朴又伟大的一家,李金花感激地一遍遍说着谢谢,说着要替王发坤谢谢各位。

当地政府听闻此事,也立刻开始调查援助。

得知李金花一家还住在破旧的瓦房时,立马向上级申请,帮助一家人搬进了平房,之后又搬进了两层小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李金花又来到云南祭拜丈夫这一次她的身边不仅有家人,还有其他社会人士,媒体朋友。

最近王发坤的小孙子也入了伍,像自己的爷爷一样扛起了保卫国家的重任。

王发坤虽然已经离开多年,可是他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无数的人。

英雄虽然离去,可是英雄精神将世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