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闪闪发光的启明星,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备受瞩目的“神童”。小小年纪的她履历曾是那样的光鲜,4岁读小学,连跳几级后12岁在其他孩子小学才毕业的年纪她就上了重点高中,人生精彩却在她14岁那年戛然而止,她跳河了!

从天之骄子“神童”到自杀身亡,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才泯然 揠苗助长

1994年,覃瑶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县百里洲镇凤梁村。

从小是在各路赞誉中长大的,父母分别是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年仅14岁的她在同龄人还上初中的年纪,就已经成为重点高中——湖北枝江一中

的一员了,这本是令人骄傲的事情。然而,令覃瑶苦恼的是,因为她的年纪小,走到哪里都会被称为“神童”,她非常讨厌这个称呼。

12岁被保送高中时,曾有媒体报道过她的事迹,一举让覃瑶成为了“名人”,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来说,她被许多孩子的家长羡慕着,甚至夸张到出门时都有家长过来和她合影。

成名带来的压力一直困扰着她,她曾跟妈妈吐槽,非常讨厌“神童”这个称呼。妈妈谢凤娥却沉浸在这种“骄傲”中无法自拔,并未在意女儿当时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覃瑶恼的不仅是被别人称呼“神童”,因为上学早、跳级快,实际上她学习的进展和速度在她读初中时就已经有点落后于同班同学了,再也不能像小学考试次次考满分了。

为此,作为母亲的谢凤娥对覃瑶又打又骂,在女儿面前一次次的哭诉,在这种压力和逼迫下,覃瑶只好发奋学习。母亲对她的管控愈发严重,给她制定了许多规定。

比如上课时必须要站着上课,最大化保持专注度;不能随便交朋友,如果和哪位同学走的比较近,母亲就要找那位同学谈话;覃瑶在母亲的管控下几乎没有自由,也没有同学愿意和她一起聊天,心中的郁闷也日益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初三时,覃瑶的成绩下滑的非常快,在老师的建议和母亲的思索之下,她第一次留级了!重新读了一年初三,或许和母亲有关,这一年她的成绩跟火箭似得猛涨,成功被保送至重点高中。

重点高中的录取一般都是优中择优,况且覃瑶还被分到了实验班,那几乎是整个学区的天才聚集到了一起。

在这个时候,覃瑶根基不稳的劣势就被放大了无数倍。

看着自己的成绩一次比一次落后,“神童”的头衔从光环变成了压力让覃瑶无法面对。她再次告诉母亲,非常讨厌这个称呼,但母亲依然没有在意她的想法,只是告诉她好好学习,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朋友、最爱的母亲不理解自己、成绩也不复以往。在种种压力之下,覃瑶在生活中唯一的慰藉是看一看文学杂志,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在时间如此宝贵的时候怎会被允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

有一次,覃瑶上数学课的时候偷偷看课外书被老师发现了。在之前的一次考试中,她数学只考了60分。数学老师的脸色有多难看可想而知。但对于这个申通,老师也没有办法,只是对她提出来口头警告,并将她调到了更容易被老师看到的位置。

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孩子!自此以后,覃瑶开始变本加厉,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偷看杂志。这一天她在英语课上看的正开心呢,突然看到眼前出现了一只白皙的胳膊,将课外书抽了出去。

抬头看着老师铁青的脸,覃瑶吓得脸色苍白。之后,她书桌里所有的杂志都被老师收走了。

对于年仅14岁的覃瑶来说,或许课外杂志就是她黑暗学习和生活中唯一的温暖、唯一照亮她的一道光,更加可怕的是如果被母亲知道了,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老师收走课外书并严厉批评覃瑶的做法,让她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的她选择了最决绝的“抗争”。

当天下午,同学发现她没有上课并向老师汇报,老师检查覃瑶的书桌发现了一份遗书,顿觉大事不好的老师连忙联系母亲谭凤娥,几经寻找,依然没有发现覃瑶的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童陨落 引发争议

覃瑶到底去哪里了?她是否已经遇害?老师和父母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就在他们继续紧张的寻找时,有人告诉他们,人找到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覃瑶已经成为了一具尸体,在水中浸泡了两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人知道,在被老师批评的那个下午,覃瑶一个人在河边待着想了些什么,她在河边一跃而下时抱着怎样绝望的心情,14岁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她却如此决绝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覃瑶在遗书中写到,自己自杀的原因是因为老师责怪她看课外书,并表示自己真的很累很累,在学校其实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己没有这些课外书不行,外加如果被父母知道后自己无法面对,自己决定要休息一下了!她在绝望中写下绝笔,以自杀的方式告别这个让她痛苦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覃瑶的父母无法接受如此“完美”的女儿以这种方式离开他们,年近40的他们只有覃瑶唯一的一个女儿,为了培养覃瑶,均为老师的他们在重点高中对面买下房子陪读,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

世界上最痛的事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的父母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引以为傲的女儿会一这样决绝的方式离他们而去,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他们,一直认为是失足落水!

逝者已去,覃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覃瑶的离去引发了社会大面积的讨论,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为什么逼着孩子走上绝路的也是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覃瑶的父母将所有的责任都推诿到学校老师身上,并对学校的教育方式发出质疑,又何曾想过实际上让孩子走上绝路的人,其实是自己呢?

在各方调节下,覃瑶的父母与学校达成和解,此事件发生后,引发社会的讨论,到底是谁之过?

有人说是父母只过,对孩子管控太严格,导致孩子失去自由,压力太大,另一方面是对孩子太宠爱,要什么给什么,所以导致孩子遭受不了一点挫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人说是学校之过,学校应该是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地方,现在却只注重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孩子在花样的年纪就做出过激的行为。

那么覃瑶的父母现在到底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事情刚发生后,有人质疑覃瑶压力太大是因为年龄太小,跳级太快!

他们曾表示,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各方面都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他们自己对学习成绩并没有那么在乎,并表示自己和孩子无话不谈,关系和睦,经常鼓励她看书学习,并没有给孩子什么压力,这是孩子自然发展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学校的回应,对于目前社会现状来说,高考依然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最好方式,所以学校注重教育成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出生的孩子越来越少,对于家庭来说,孩子就是这个家庭的未来,所以对孩子的呵护和宠爱也在提高,磨炼和挫折越来越少,过分的关注也会使孩子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之爱 值得警醒

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回过头来看,在我们应试教育的制度中,从小受到的教育和耳熟能详的那句话是不是:“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或者“看看别人家......这次拿到了..,考上了......!”功成名就固然是所有人期盼的,但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覃瑶在成长中在父母的要求下努力学习,2岁的年纪别的孩子将将断了母乳,而她已经被送去了学前班早早的开启了学生生涯;4岁的年纪,当同龄人跟在父母身后当一个小尾巴要糖吃的年纪,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小学生......

中国父母秉承“不打不成器!”的原则,覃瑶父母对她的要求太严格,但凡孩子考试成绩下降或者露出厌学的心态,就会被父母打骂教育,母亲谭凤娥甚至在孩子面前哭诉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

似乎大多数父母都会要求孩子交朋友,覃瑶父母也不例外,暂且不谈智信朋友,但凡有一两个稍微靠近点儿的同学,也会被再三询问并叫去谈话,让她早早的失去了交往朋友的资格,这种关爱令人窒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棒的,但覃瑶的父母却将自己所有的期望和赌注都压在了她的身上,仿佛她不努力学习,失去了“神童”这个称号,就不值得被爱,导致她压力与日俱增!

很显然,覃瑶的父母对于覃瑶从小到大的表现十分满意,甚至可谓是“骄傲”,他们一直以自己有个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为傲,不愿意失去这个称号,愈发对孩子要求严格,将压力转嫁至孩子身上,让覃瑶早早的失去了孩子的童真与健康的心理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鸡娃之痛 谁人只过

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价这件事的对错。对于父母来说丧子之痛的痛苦是别人无法承担的,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从小受到表扬越多的孩子,则自尊心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一般的表扬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而是需要更好的表扬来满足需求,所以他们会更加努力以争取到更多的赞誉。反之,这些孩子很容易受到“反噬”,但凡有一点小的挫折,则会自尊心受到打击,很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

在“德、智、体、美”口号响亮的学校,是否真的做到了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一味地关注孩子的成绩,其他方面没有做足准备,心理素质没有提高,也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平凡不等于有罪,普通不等于无能!学校在教育孩子时,关注智力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适度的引导孩子,从内心获取更多能量,发自内心的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一切事物,包括生命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覃瑶的事迹值得所有父母为之深思,实际上12岁的覃瑶在初中出现成绩下滑时,就应该引起重视,正确引导是管关键,揠苗助长的结果是智力提上去了,但是仅仅12岁的她在为人处世方面实际上还是个天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到了自我时期,更敏感,更需要引导。但凡父母在发现孩子压力大的苗头时就关注到孩子的心理情绪,那么或许这样的悲剧会少很多。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的事实,于是疯狂的“填鸭式”教育开始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开开心心的活着已经属于不普通的事情了,“鸡娃”的父母实际上是不承认自己的平凡,将自己的所有抱负和意愿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真的在意孩子的想法。看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一家三口吃早饭,妈妈做了韭菜馅儿的饺子,孩子看到了说我不喜欢吃韭菜,妈妈听到了没说什么。晚上孩子回到家之后,看到妈妈又做了韭菜炒鸡蛋,孩子不耐烦了,说我不喜欢吃韭菜。

大家都以为这位妈妈故意和孩子作对,实际上妈妈心里的想法是,韭菜营养丰富,怎么会有人不爱吃韭菜!实际上人类的味蕾在发育时,在一段时间确实会讨厌吃某种食物,但父母觉得这个菜有营养,你为什么会不喜欢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还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有些家长实际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在教育过程中,切莫强求,而是要顺其自然的规律才能收获一个自信、健康和阳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