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讯 记者赵青 实习生吴飞燕 通讯员钟晓丹 “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他们永远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们!”

做不成夫妻,就好好告个别吧!6月25日,在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家事调解室内,一场离婚宣告仪式正在进行,这是天河法院对离婚后家庭教育指导新方式的首次尝试。

当事人阿强、阿丽和13岁的女儿小雨、7岁的儿子小晨围坐在一起,桌面上摆放着一家人过往的生活照片和纪念物品。

经办法官鲁肖与心理辅导专家张老师一起,平静和缓地向两个孩子道出父母离婚的事实、分开的原因以及后续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安排。

“没想到在法院打官司离婚,还能让我再次相信亲情的力量!”被儿子拥抱的一瞬间,阿强流下了眼泪。

“终于不用再回避女儿了,虽然一人带一个小孩,但我们会共同呵护姐弟两个好好长大!”宣告仪式结束后,阿丽感慨地说。

据法官介绍,离婚案件审判实践中,有些离婚的父母将对另一半的负面情绪发泄给孩子,有些则难以理性沟通,就孩子的探望问题争执不下,频频闹到法院。

有的父母逃避抚养义务,离婚多年孩子不曾见过爸爸或妈妈;有的则是吵了十几年,却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孩子大人离婚的事。与此同时,还出现离婚家庭的孩子比以前更自卑,出现困惑、自责、逃避等心理,难以适应父母分开后的新生活。

法官表示,往往真正造成幼小心灵“重伤”的,是大人对于离婚分手的不当处理。

为更好贯彻落实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对离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的关爱,促进离异父母依法积极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天河法院在涉未成年子女离婚案件中首创建立“离婚宣告”机制。

即在判决准予离婚或调解离婚后,委托专业第三方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对必要且自愿的离婚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开展离婚事实告知和针对性家庭教育辅导的仪式。

【法官说法】

法官表示,“离婚宣告”的意义在于,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将父母离婚的事宜告知孩子,让孩子清晰了解家庭状态,正确理解离婚的意义,避免因猜测和恐惧留下“心结”。

通过特殊的仪式感,促使父母加强沟通和信任,共同理顺后续生活安排,敦实父母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增强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帮助其更好适应即将到来的变化;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对已经出现或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早进行干预,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法官指出,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是以指导令、告知书、提示卡、口头教育等方式,离婚宣告则将家庭教育指导与“仪式感”有机结合,让家庭教育更好地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更生动地体现了司法职能向“修复、治愈”的延伸,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

【离婚宣告的流程】

1.明确意愿。征询准予离婚的当事人意见,在确定有意向、有必要后,邀请专业机构,预约来院时间,并提示当事人准备必要资料;

2.前期准备。由心理辅导专家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双方未来的抚养计划,评估是否需要进行离婚宣告,并初步审核有关资料;如双方对于子女的抚养问题争议较大,及时介入进行心理辅导;必要时,法院进行析理释法;

3.正式宣告。父母、专家、法院工作人员在场,共同向孩子宣告父母离婚的事实、分开的原因以及后续的生活安排等事项,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4.后续跟进。根据实际情况,向当事人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等,做好有关事宜提示,后续随访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