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比亚迪和奇瑞高举“卷字大旗”横扫国内外市场,还是长城和上汽联手祭出“反卷利剑”当头一击,抑或是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贾可夹枪带棒六论“卷之邪恶”,以及民间反噬并“打假”贾博士的洪水滔天的舆情地震,表面看来都是车圈舆论生态的空前活跃。但是,抽丝剥茧,我们不得不承认,其背后都是关于流量的恐慌、较量、角力,以及贪婪。

流量是蜜糖还是砒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毋庸置疑,在蔚小理等一众互联网企业进入中国汽车制造领域以来,中国汽车行业的营销环境就已经开始了暗潮涌动的改变。而当某为和某米等IT或说科技企业以野蛮人身份杀入后,一夜之间,“流量”二字成为车圈万众顶礼膜拜的不二法宝。

纵观当下,不管央企国企,毋论民企私企,几乎无一例外,都被流量的“时代洪流”携裹着,滚滚(但不一定)向前。

于是乎,就有了各大车企掌门人和高管轮番赤膊上阵搞直播和拍视频的“壮丽景象”,于是就有了车企高管在各种论坛上互怼乃至互撕的奇葩“名场面”。然而,并非所有的高管都具有网红的潜质,没流量怎么办?怼友商!怼友商!怼友商!尤其是怼销量之王的友商,似乎更能吸引眼球……

那么,流量到底是蜜糖还是砒霜呢?怼友商确实有流量,但流量真的能转化为销量吗?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战之后,残酷的数据事实证明,流量和销量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令人唏嘘。

从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期发布的销量数据来看,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前5个月销量跌幅超10%的品牌多达19个,其中不乏丰田、别克、现代、启辰、埃安、奇瑞新能源、哪吒等身影。尤其是哪吒汽车,得益于红衣教主周鸿祎的BUFF加持,得到了友商羡艳不已的泼天流量,但现实却是今年前5个月跌幅达42%。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汽车圈这波流量来势汹汹,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炒热了相关汽车品牌的关注度,但现实结果验证了仅仅是场面热闹,真正买车的消费者依然少。

由此来看,这一残酷现实给广大车企上了一课,那就是想要实现销量增长,绝非只是把流量拿到手那么简单!

流量不等于转化率!

针对流量转化率偏低这一现实状况,资深媒体人、汽车十三行创始人王鑫告诉汽车情报群媒体:主要原因在于当下汽车市场正在从供给侧向消费侧转型,车企希望博得眼球,进而转化销量,其实真正的结果导向现在还是未知数,这皆因为汽车不是一个快消品,消费者要实际触及以后才会购买。

王鑫表示:现在车企之所以一股脑去直播,都觉得这个获客的成本比较低,而流量的转换率并不是大家在意的。就像车企做直营,由于成本过高,所以会看转化率,而做流量的成本偏低,所以不看转化率,看的是真实的导流。

“我觉得大家都在做流量,但要看真流量还是假流量,类似于周鸿祎、雷军、李斌等等,他们做的是真流量,而80%-90%都是假流量。所谓假流量就是因为他们的个人意见领袖形象并不真,其实是在用数据堆砌。所以这一点我觉得这些大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这种虚假的形式是需要纠正的。”王鑫进一步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COO)杨洪海有着自己的认知。他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消费模式不同,汽车这种大件商品需要进行人群培育,因为消费者有个决策过程,和平时购买洗发水等快消品不一样,因此有流量不可能马上就带来变现。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就粉丝和知名度两个条件来看,目前绝大部分高管其实不具备网红的条件,并且很多企业的高管是职业经理人,流动性比较大,不同于雷军和周鸿祎这种自家企业老板亲自下场。再有就是汽车大件商品和复杂的属性,使得其线上带货难以达到销量预期。

对于如何“搞”流量,王鑫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各大车企在做流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流量不是直接触及某些商业目的,而是要展现真实的人性,卖的是情绪价值。所以在这一点上,目前来看,除了雷军外,没有一个人是合格的。

车市营销何去何从?

今年北京车展后,各大车企高管集体下场追流量,到现在差不多已有两个月时间,但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短期来看热闹是蛮热闹的,但关键的销量转化率并不如预期。

毫无疑问,车市竞争是一场看不见尽头的马拉松长跑,接下来如何处理好流量与销量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关键。

接受汽车情报群媒体采访时,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军表示:产品是船,营销是帆,口碑是风,而流量是口碑的一种。只有这三个关键要素合理组合、迭代优化,企业才有机会于市场间破浪前行。

杨洪海则表示,目前对流量的追求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潮流,大家都在迎合这个潮流,但是这个方向对不对,很多人还没有看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上述两位高管外,车企大佬也曾公开对流量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比如一向以务实示人的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直言自己既不是雷军,也不是余承东,没有那么大的流量,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技术,努力把技术做好。他认为,虽然这个年代变成了“酒香也怕巷子深”,但依然相信到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蔚来李斌,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流量肯定重要,但用户还是因为产品才买你的车,而不是因为流量,所以还是要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看产品竞争力来说话。

而近期亲自上场卷流量的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前段时间的公开场合也谈到了这一话题。朱华荣称:企业要思考真正的长期流量是什么,应该聚焦在能不能以用户为中心,创造产品价值、服务价值或者是其他新的价值,这才是最根本的。河南省汽车行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朱志芳表示: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进入这个行业的ICT企业,以及其他新势力,都要紧紧围绕给客户创造价值,长期的打造好产品,打造好服务,增强长期可持续的流量,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形态和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是在众声喧哗的时候,就越需要企业尤其是高管们保持冷静的战略定力”,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信息员、汽车情报群媒体创始人司爱武表示,很显然,在流量的携裹下,不少车企乃至不少央企国企,已经乱了阵脚,营销动作高度变形而浑然不自知,这是令人担心的。

“这绝非健康的汽车产业生态“,司爱武忧心忡忡地表示:希望相关的行业组织和职能部门能尽快站出来,自我纠偏和拨乱反正才是当下中国车企高管们最应该集体思考的核心问题!

【结语】时下正值夏日时节,阳光逐渐变得炽烈,万物生长旺盛。但此时高温加降雨,湿热偏盛,很容易虚火上浮,导致“虚火太旺”以及“人心浮躁”。某种程度上讲,这和当下汽车圈的现状可谓惊人的相似。直观表现在无限的内卷促使企业不顾一切的追求流量,但无形之中也造成了一些泥沙俱下的情况,使得整个行业都有些“虚火太旺”,人心自然也颇为浮躁。

正如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杨忠华在东风 Honda猎光上市发布会现场所谈,目前新能源市场存在着某些品牌产品速食化割“韭菜”、减配减料、玩资本运作、玩流量和概念等行业乱象,如果这股“虚火”一直持续下去,势必会让车企在追求流量的路上失去理性与思考,而忽略了汽车这一大宗商品安全、耐用的底色,受伤的永远是消费者。

怕就怕,狂卷过后,一地鸡毛!

流量的尽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相互攻讦,不是坑蒙拐骗,更不能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笑料……中国车市,确实到了应该深刻反思和自我检讨的危急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