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148位真人故事

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重点大学,大三有幸去北大当交换生,而后到英国名校留学,毕业后却挣不够基本的生活费。

如今终于熬出头,带领着4个人的小团队,成了小领导。公司发展如日中天,一年做出几十亿英镑的业务。

可是在伦敦,我也遇见很多糟心事,还和供应商大吵过一架,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自己玩耍)

我是小米,今年25岁,江苏南通人。

我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将所有爱都给了我,但他们性格迥异,爸爸温柔体贴,妈妈脾气相对火爆。我家就是传说中的“虎妈猫爸”模式,生活中我更愿意亲近爸爸。

从小父母就将我送到公立学校接受良好教育。南通的教育水平在全国来说都是靠前的,而我从小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了高中,我偏科比较严重,数学经常考两位数,这着实让我伤脑筋。

但好笑的是,高考时数学反而是我考得最好的一门科目,最后考上了还算理想,但不够“闪亮”的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和妈妈一起游玩)

大二下学期时,学校推荐5人到北大学习整个大三学年,我便是其中之一。

得知要去北大的那一晚,我很久违地开心了一晚上,也终于睡了上大学以来第一个好觉。

2019年底,我在北大上学,爸爸来北京看我。我想带爸爸看看北大校园,进去后便扫了两辆共享单车,一前一后绕去了未名湖。

夕阳温柔地洒在我们脸上,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这时,爸爸突然回过头对着我笑,我感觉那个画面好美,也很感动。

爸爸曾在70年代以很好的理科成绩,考进了江南大学,对我有着很高期望,也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我们能一同漫步在中国顶级学府,那一刻,也许我成为了他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大学学习留影)

从小到大,我一直担心会让他们失望,从幼儿园没有选拔上模特队,到小学学游泳比别人慢半拍,再到没考上顶尖学校。

但至少,未名湖畔的夕阳,照射在我脸上的那一刻,我原谅了自己一次。

在北大学习的一年里,表面上我过得“顺风顺水”,但这背后掩藏着一场有关成长的心灵危机。

北大的同学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自律性和执行力都非常强。

我发现他们的优秀不仅在于成绩,学习的时候效率很高,临近考试时,更是学得疯狂,即使是搞个Cosplay社团,都有模有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科毕业时留影)

所以我也有样学样,很努力。但也有着来自外校的“自尊”,考试和论文成绩出来之前,我都没有主动向课程老师说明,我不是本校的,以求“特殊关照”。

最后看到自己获得92.5的高分时,结课后和老师“坦白身份”,看到他眼里欣喜又惊讶的表情,我感觉又证明了自己一次。

北大同学并不是一味埋头苦读,业余生活还是非常丰富的。我原本比较内向,但为了能更快地融入这个团体,逼着自己变外向。

刚进校时,我主动结识当红的学生会主席,让她推荐我进了国际交流部做小干事。

这是一个生源来自韩国、香澳、澳门、越南、欧洲等地的北大本科生小部门,后来我还去团委办公室工作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武汉时留影)

新传有名望的老师,看中了我的新闻采写技能,热情拉着我和他带的硕博师姐弟一同聚餐。我的社交圈进一步扩大。

其中一位江苏的高考状元,是我当时交往最密的好友,我们选过好几门同样的课程,也一起在小组合作过,合作的文章还登上了知名新闻媒体。

我渐渐察觉到,只有诉诸笔端的东西,能让我真正产生力量。文字产生的奖项和认可是真实的,其他虚名,都有可能因为身份高低、平台大小而产生天壤之别。

本科毕业后我们一同选择了去英国留学,她在LSE,我在KCL,两所大学只隔14.8公里,非常近。她现在从事着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工作,成为国内重要机构的资深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人民日报社实习留念)

大学四年,我不断“东征西战”,大一在分校区,大二搬回主校区,大三转战北大,大四疫情隔离在家。

我的本科生涯就这样结束了,顺利毕业的同时,还得到北大老师留学英国的推荐信。2020年,我如愿申请到了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当时我的想法还是蛮直的,觉得已经体验过国内一流学府水平,就想到世界级的学府和地域,再开拓一下眼界。

我满怀憧憬前往,可刚下飞机,却见天空灰蒙蒙一片,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萧条的街道,道路两旁的店铺都关着门。哪怕是市中心,也没有行人通过,有种凄凉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期间在图书馆学习)

但当时刚出国,内心比较澎湃,幻想着未来自己在英伦学习生活的美好景象。可实际上,那段时间只能待在出租屋里线上学习,根本没有安排线下课程。

这让我感到非常不适,甚至怀疑来伦敦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那段时间,我除了每天上网课,还疯狂地在线上找实习单位,因为我不想待在出租屋,就是为了熬个毕业证,这样会让我很焦虑。

所以我除了本学院的课程,还积极辅修了LSE的地产专业课,因此接触到伦敦房地产行业。

伦敦一解封,我就赶快出门实习了。

可参加工作后才发现,职场就是一个修罗场,人际关系复杂,特别是我这种在父母严厉的保护中长大,实际没经历过什么挫折的人,非常不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学期间在出租屋里)

我做事不够圆滑,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搞阿谀奉承那一套,即便得罪人也不自知。这在职场上很吃亏。

我在创业型公司待了1年半被挖走,但去了“英国大厂”,发现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导致经常换单位,越想认真工作就越碰壁,我开始钻牛角尖。

生活中的我天真烂漫,性格偏内向。我不喜欢社交,更愿意一个人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偶尔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做美甲,喜欢独来独往。

除了工作,我也没有其他兴趣爱好,被一个认识我6年的外国朋友说,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芭比娃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伦敦国王大学毕业典礼)

我工作中强势不圆滑,生活中单纯又安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同时出现在我身上,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

初入伦敦地产行业时,我做的是房地产销售,但我不喜欢这份工作。

主要是因为我不太会讨好客户,况且销售业绩要看运气,看客户和我的眼缘,我又缺乏狼性,因此感觉性格与职业完全不相符。

现在是我在这个行业的第4年,目前更多偏向于新媒体相关的内容,也就是将房源信息,进行创意加工,然后发布在社交平台,让更多目标客户看到。

这样我不用直接面对客户,但可以体现我本硕传媒专业的笔力和创造性,所以我很喜欢。

我一开始认为自己运气不好,职场不是很顺利,后来跟年长几岁的男生聊天时发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初进时,无论是国内大厂,还是英国律所,也都同样不顺,我就释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伦敦过年)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刚毕业的人都要磨砺几年,才能逐渐适应职场,运气好点会遇到好老板,对新员工相对宽容一些。运气不好,会遇到老板画饼,甚至被坑,都有可能。

我刚在伦敦工作时,收入无法支撑我的基本生活开支。这里的房租非常贵,稍微好点的地段,一个单间,和别人共用厕所和厨房,每月差不多要1万多人民币,是上海静安区10平方以内的3倍多,所以家里只得继续给我汇钱。

那时我还在英国大厂,每天被PUA,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疏解,我每天如行尸走肉般走在马路上,甚至有了轻生念头。因为我觉得,这样至少是“因公殉职”,而不是懦弱。

2022年7月,我被领导请到小隔间约谈,他瞪着碧蓝的眼睛对我说:“我给你的建议是,买张机票,回家去吧。”

我内心挣扎而又不甘,有了重度焦虑加轻度抑郁的症状,再加上新一年的房租又要续交了,最终我裸辞回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高端房源)

直到9月份才重新去上海找了份工作。我想重回传统媒体做记者,但尴尬地发现,已经过了应届毕业生身份两年。

老师们虽然想给机会,但大多数是外包岗,或是正式编制在偏远城市的机构。

最后,静安区的一家单位拨打了我的电话,他们的HR已经观察了我3个月,并提出加薪,让我考虑一下。

这是一家做英国房地产的公司,上海是他们在国内的总部,有很多工作需要协调。我觉得一切是命运在推着我走,在人生的岔道口,其实也没有那么多选择的自由。

在6个月试用期期间,因为有过伦敦近两年工作经验,我做起来轻车熟路。高层直接安排我到伦敦总公司出差3—6个月,是公司头一例“刚转正就外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工作期间)

我没有过多考虑,就再次踏上了英伦的土地。在那工作的6个月里,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老板认可,管理运营着一个4人小团队。我负责的一些媒体账号,在业内做到了流量和粉丝量TOP1。

此时,伦敦公司正好缺一个区域小领导,我成了最佳人选,老板也爽快答应给了工作签证,可以留在这里继续发展5年。

英国政府规定,只要与伦敦的公司签订5年工签合同,期满后身份重获自由,还可以拿到英国绿卡。这样我未来想继续待在英国,或者回国,都不是问题。

但真正拿到工签的那一刻,我其实是很平静的。我再也不是大二时那个得知要去北大的20岁小女孩,我已经接受,所有喜悦都会兑换成等价的磨砺和痛苦。

但我并不畏惧,因为我也曾裸辞心碎过,也曾一无所有,落魄打包回国过,在20-25岁期间,我逐渐生出了血肉,长出了力量。

目前我主要是负责市场运营,客户大多是新加坡和港澳台,以及内地来英的投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年假期间到巴黎迪士尼游乐园游玩)

因为要带团队,更倒逼我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了自律。

我周一到周五忙工作,下班会去健身房,做普拉提或者练器械,周末会去朋友家撸狗,或是和闺蜜去约个下午茶,天气好了晒晒太阳,将焦虑等负面情绪,通过自律进行调节,保持身心平衡状态。

有人问我对英国人印象怎么样,我觉得他们表面很绅士,但也是看人下菜碟。我就遇到这么一段奇葩经历:我和开发商预订了三个小时的接待时间,他们却突然去接待临时造访的客户。

我们团队到了之后打电话联系对方,他却责怪我,说我们没有按时到,他才去接待其他客户的。

我很气愤,据理力争,他又说我没有提前预约,我反驳说两周前就预约好了。他看我不甘示弱,突然间发火,东扯西拉一大通,说我太激动,让我先冷静一下。

在电话里,他非常凶狠,很无礼,仿佛他们拥有高贵血统,而我们低他一等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伦敦上班时的工作照)

他想让我主动认错,可他遇到硬茬了。见我毫不退让,他只得下来了解情况,搞清楚后,对着我不断赔笑,还一个劲地道歉,一副谄媚的样子,“变脸”的功夫让我叹为观止。

不过客观来说,他们这样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行为,也是一种业务能力,为了达到目的,真是能屈能伸。

要是遇到软弱可欺的,他们就甩锅,态度非常恶劣。只要不牵扯利益,他们就礼貌有加,说话滴水不漏,一旦涉及他们的利益,马上翻脸不认人。

虽说伦敦的滤镜早已经被我一层层打破,而且我现在所在的公司,职场氛围比较好。同事之间要是闹不愉快,有搬弄是非的情况,老板会在工作群直接揭穿,让那个爱挑事的人无处遁形,所以不存在职场霸凌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司在游艇上举办活动)

前几天刚去同事家做客,同龄的人有些已经买了新房,令人惊讶的是月供贷款竟然比我每月房租要低,这让我很心动。不过,目前1—2年,我还是以积累经验为主,也积攒储蓄。

前几天刷到一个自媒体博主,她随笔让我感触很深。

她说:“我那时候很年轻,又很穷,但我还是把生活过得很好,因为我有在世界任何地方生活的能力。正如此刻,目标全部实现,回头看,原来已经走了那么远的路。”

这一路走来,我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从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到成为区域领导,再也不用向家里求助。我真正成长起来了。

最后想借用黑塞在《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中所说:“我还是走了许多弯路,还会为许多‘已实现’感到失望。但一切终将实现它们的意义。即涅槃。挚爱的渴望之星,依然向我灼灼燃烧。”

【口述:小米】

【撰文:云淡风轻】

【编辑:醉红颜】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