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实际操作

1.患者的状态

大张口时进针点与下颌孔的距离变短,注射容易,所以让患者尽量大张嘴。术者的拇指放在下颌升支前缘的内斜线上,其他4根手指从口外抓住下颌升支后缘,掌握下颌升支的深度(前后径)和向外侧展开的情况(下颌升支越向后越外展)。下颌孔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都几乎在下颌升支的中央9,所以瞄准触诊范围的最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颌升支的前后径,外展情况的触诊。下颌孔几乎在下颌升支的中央,所以在口内用拇指感知内斜线,在口外用其余4指触及下颌升支后缘,确认下颌升支前后径及外展情况后,瞄准中央进针。

2.进针点

让患者张口,触到下颌升支前缘,内斜线。注意在决定进针点的时候,如果用手指或口镜使劲向外牵拉颊黏膜,进针点会向外移动。

刺入点做表面麻醉后,内斜线和翼下颌皱鞭中央的凹陷部分中,距雅平面10mm之上的位置是进针点。注意进针点过低时只能麻醉舌头。无牙颌的患者在颌间皱囊的最深处进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颌升支前缘,内斜线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斜线的触诊。用拇指或食指触到内斜线。内斜线在下颌升支前缘的内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针位置。内斜线和翼下颌皱囊的中央的凹陷部分,距离殆平面10mm之上的位置就是进针点。

3.进针角度

进针角度小,和下颌升支内面平行时,针尖容易穿到后方,所以为了容易到达骨面要将角度做大,在对侧下颌第一和第二前磨牙附近与平面平行进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射针的角度。

A:刚好的角度。从对侧第二前磨牙附近的角度进针。

B:角度小就会和下颌升支内面平行,容易进针过深。

C:角度太小会刺入翼内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颌升支内侧面与注射针的角度、位置。如果从对侧第二前磨牙附近的角度进针,针尖会确切地碰到下颌升支内侧面。针尖轻轻接触骨面注射时,麻醉起效早,效果确实。

4.进针角度

关于进针深度,从紧邻内斜面后方的进针点开始,10mm左右深的位置麻醉效果就很充分地“近位阻滞麻醉法”也有被报道过。但这种方法的注射位置距离下颌孔较远,被认为有起效慢、麻醉效果弱的可能,所以还是推荐用以前的方法。

进针的黏膜面到下颌孔的距离为15~20mm,进针到阻滞麻醉针(27G,30mm)的2/3左右,针尖触及下颌升支内侧的骨表面。如果进到这种深度仍然无法触及骨面,则角度过小,不要再继续进针,先将针尖抽回到黏膜下,将角度增大后再进针。在进针很深的地方改变进针角度或者用针尖找寻骨面等,都是断针或血管、神经损伤的原因,请不要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颌升支内侧面和注射针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针深度。进针到30mm长的阻滞麻醉针的2/3左右,轻轻触及骨表面。如果进到这种深度仍然无法触及骨面,则进针角度过小,将针尖抽回到黏膜下,将角度增大后再进针。

角度太小,会注射到翼内肌,造成开口困难。有时候会出现舌和下唇都麻醉了,但磨牙部颊侧牙龈没有被麻醉的情况,这是颊神经没有被麻醉所造成的。颊神经在下颌孔上方分支,横过下颌升支前缘,向颊侧发出,支配下颌磨牙区颊侧牙龈,所以只在下颌孔做传导阻滞麻醉,磨牙处的颊侧牙龈仍然会痛。这时可以在殆平面的延长线上的下颌升支前缘注射。

5.注射量

首先要回吸,确认回吸无血再注射。如果有血,则稍微退回针尖,再回吸没有血就可以注射了。翼下颌间隙的容积约2mL,所以将麻醉药物(1.8mL)1支都注入。针尖如果在翼下颌间隙内,注射不需要用力。需要很大压力的情况是注入翼内肌了,要重新进针。注意注射的过程中针尖的位置不要逐渐变深。

6.注射后的处置

为了促进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早点起效,让患者做4~5次大的开闭口运动。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实际操作

1.针尖触不触到骨面?

卷折,抽出的时候容易产生问题,所以有人认为不应该触及骨面。但如果针尖在触及骨面的位置注射,麻醉药物可以沿着下颌升支内侧面的骨表面扩散,容易到达下颌孔。因此这样麻醉药物起效快,不容易被稀释,麻醉效果好。针尖离开骨面时,麻醉药物起效慢,每次注射的麻醉效果都不同等,造成麻醉效果不确切的问题。因此轻触骨面是产生确切麻醉效果的关键。

2.阻滞麻醉不起效的原因

(1)注射部位远离下颌孔

①进针过深到达下颌升支后缘附近

水平位下,麻醉药物潴留在下颌升支后缘,不光不能起效,还有产生一过性的面神经麻痹。

②进针太靠内侧注入翼内肌。

局部麻醉药物停留在肌肉内无法起效。这也是治疗后张口疼痛、张口困难的原因。注射时的压力可以区分。

(2)注射量过少。

(3)有其他神经支配(下颌神经副支,颊神经,磨牙后神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起效要点

①把握下颌升支的前后宽度和外展情况

如②④那样把握下颌升支的前后宽度和外展情况。下颌孔几乎在下颌升支中间,所以可以预估大概的位置。

②进针角度略放大一些,从对侧第二前磨牙附近进针。

不要和下颌升内内侧面平行,要使针头容易到达下颌升支内侧骨面。

③进针深度不要太深(在阻滞麻醉针长2/3以内),轻触下颌升支骨面。

④注射后,让患者大张嘴4~5次,促进局部麻醉药物扩散。

4.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①开口困难——原因为注射到翼内肌,形成血肿

扩大进针角度,不在进针很深时改变角度,不用针尖刺探。

②舌、下唇感觉迟钝麻木——原因为下牙槽神经损伤,舌神经损伤

不进针过深(2cm以内),扩大进针角度,不用针尖刺探。实际的发病率很低,有报告称0.04%

③面神经麻痹

与下颌升支平行并进针过深可能造成面神经麻痹,为一过性,局部麻醉药物效力消失,麻痹也会消失。

④局麻中毒——原因为注射到血管内

回吸有血时,针尖稍微退回到浅一点的位置注射。

⑤下唇的咬伤

要告知患者麻醉药物效果消失后再进食。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作分享

如有侵权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