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大多数人还习惯于把高价水果与进口水果划上等号、将国产水果打上平价标签的时候,丽水的杨梅却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今年6月10日向西班牙马德里发送首批1.35吨杨梅以来,青田很快就形成了“每周一三五七从杭州机场发货”的常态化“越洋”行程。但即便如此,作为青田杨梅出口主要平台的中智物产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晓庆仍直呼“根本不够卖”,“今年新增了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买家,销量预计能比去年翻一倍。”

在杨梅短暂的成熟期里,风味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每一颗远渡重洋的杨梅,都要经受采摘经验、外包保护、运输流程、快递时效等多重考验。毫无疑问的是,丽水的杨梅正在形成新的流通路径,颠覆着人们对水果产业的传统认知。

24小时内抢“鲜”越洋

在青田侨乡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园区里,一辆辆冷藏车将当天采摘的新鲜杨梅送达。在工作人员完成预冷抽湿、挑拣称重、真空包装、充氮密封等冷链包装工序并由丽水海关负责检验检疫后,这些杨梅就将发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晨从有注册认证出口备案的杨梅基地里采摘后,上午运抵园区进行冷链包装、检验检疫,下午4点送往杭州机场,晚上就能上飞机发往马德里。”在仓储园区,夏晓庆一边忙碌地指挥工作人员包装即将搭乘下一趟国际航班的杨梅,一边告诉记者,今年杨梅“出海”的效率提高了,全过程耗时约24小时,最大程度保留了杨梅的鲜甜口感。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时光飞逝的痕迹在娇嫩的杨梅身上尤为肆无忌惮。从酒红到紫红再到黑紫,在短短的转色成熟期,杨梅因为缺少硬质的果皮,含水量又高,稍遇磕碰就无法招架,有着“头日新鲜、次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之说。

从昔日“熬不过一天”的品质,到如今远赴海外的时间越来越短,这源于青田杨梅在采摘、包装、运输、检验检疫等各个环节抢出了最“鲜”速度。

运输途中的保鲜,是影响杨梅品质的关键因素。去年以来,青田“越洋”杨梅的包装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为防雾化杨梅冷链包装,确保包装袋内部没有一点水汽,进一步拉长了杨梅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时间。海关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有“出海”的杨梅进场,海关工作人员就会马上到园区里开展检验检疫,如此一来,在园区拿到了植物检疫证书这一“出口通行证”的杨梅,就能第一时间运往机场。与此同时,萧山机场也为青田杨梅开辟了“4小时登机”的绿色通道,为实现24小时送达异国市场创造了条件。

合力抢“鲜”,成就了海外青田杨梅每颗10元的售价。眼下,青田杨梅不仅实现全国146个城市直达、19个重点城市采摘当日送达,还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注册杨梅出口基地12家。据青田海关统计,2023年青田共出口杨梅20余吨,销售额达37万欧元。“今年预计出口量可翻一倍,超过40吨。”夏晓庆说。

“科技的甜味”底气何来

临江而建的青田县三溪口街道白浦村,三面环山。放眼望去,密布着连片杨梅大棚的杨梅山上处处云雾缭绕。

进入采摘季,每天天刚亮,杨梅大棚里就会出现农户们穿梭采摘的忙碌身影。“我们这里有不少在海关备案的基地,今年发往西班牙、意大利的杨梅,都来自这些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章体林指着一片片杨梅基地告诉记者:“今年杨梅效益很好,尤其是大棚里的杨梅,亩产值能达到6-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青田东青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杨梅大棚,负责人季东青正在智能大棚里带领工人采摘包装杨梅,时不时还要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购来电。“这是全市首套杨梅智能化管理设备,这两年我们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大棚的智能化水平,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控温、控湿、水肥等手段实现棚内杨梅的精准管护。”季东青告诉记者,杨梅“住”进大棚后,避雨又防虫,不仅能提前半个月上市,品质和采收率也全面提升。

季东青是尝试建造大棚种植杨梅的先行者。他的成功,像一颗石子打破了一潭平静的池水,激起了无数果农心中的涟漪。这些年,一批又一批杨梅种植户在自家杨梅山上建起了大棚。

青田县农作物站站长邹秀琴告诉记者,目前青田县杨梅种植面积11.2万亩,从2013年起,当地在全省率先示范推广杨梅山地设施避雨栽培技术,目前推广总面积达到1250亩,亩均效益超过6-8万元,亩产值提升10倍以上。

青田杨梅这一口红遍海内外的“酸甜”,除了与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科技加持息息相关,背后更少不了杨梅种植户对杨梅种植技术的不断专研和创新。

今年5月中旬,在青田县瓯南街道平风寨村春华家庭农场的大棚内,一颗颗杨梅饱满圆润,压弯了枝头,紫黑色的东魁杨梅在绿叶簇拥下显得格外诱人。采摘工人们忙碌有序地穿梭在杨梅树间,将成熟的杨梅摘下,轻轻放入竹筐中。这是今年青田第一批上市的大棚杨梅。“今年共有2个大棚采用了双膜技术,成熟期又提早了一个星期左右。”春华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春华告诉记者。

6月21日小布来到春华农场时,杨梅基地里仍是一片繁忙景象。张春华正带领工人们翻土施肥。“前一批杨梅基本采摘结束,下一批成熟期在6月25日前后。我们要赶在大量采摘前,给已经结束采摘的大棚翻土。”张春华告诉记者,目前农场种植着300亩杨梅,其中大棚面积达到了80亩,“大棚种植延长了杨梅采收期,不再‘看天吃饭’,所以每年都在增建,今年还要继续增加20亩。”

“双膜大棚技术的引进,使杨梅成熟期提前了10天以上,进一步提早、延长了采摘期。”邹秀琴说,目前青田已种植大棚杨梅1250余亩,在未来5年里,当地将重点发展大棚避雨栽培技术,计划3年内发展大棚杨梅1万亩,5年内发展大棚杨梅2万亩,以科技赋能产业迭代升级。

迎来“梅”好的世界之门

不久前,漂洋过海的青田杨梅在第41届意大利国际果蔬展上亮相,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我们把青田杨梅送到了更多的展会和品鉴会上,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订单。目前的仓位预定已经排到了7月3日。”夏晓庆告诉小布,今年的杨梅出口将持续到7月10日前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越洋”杨梅穿上了统一的“服装”,让人们耳目一新。

这些杨梅的新包装,是在今年由青田县农旅投公司设计推出的,设计灵感取自青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风光,并结合建筑地标网红桥和青田IP“杨梅小将”,以国潮插画的形式让杨梅包装更具现代感和“青田气质”。

“我们把礼盒分为20颗装、25颗装、30颗装三种规格,每个包装还有专属编码便于产品的追踪溯源。”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旭微说,目前已有多家杨梅种植大户与县农旅投公司合作,包装订单量超过了五万件。

在青田这片被誉为浙江省第三大杨梅产区的热土上,承载着11.2万亩的栽培面积、9.5万亩的投产面积,年产杨梅5.79万吨,产值高达6.95亿元。近年来,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耕技术、“有形之手”的关键助力、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之下,青田杨梅在果实品质、种植技术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总体上看,今年青田东魁杨梅的品质比去年又有了很大的提升,大棚杨梅也从1.0版本跃升至5.0版。”在不久前结束的2024年“青田十大好杨梅”评选活动上,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秘书长李鲜如此寄语青田杨梅,“青田作为华侨之乡,杨梅需要走出国门,希望种植户在不同的物流半径充分考虑不同成熟度的采收,让更多的消费者吃到最好品质的杨梅。”

青田杨梅不仅越来越甜,也越走越远。“今年杨梅鲜果‘越洋’结束后,我们将马上着手推进杨梅汁生产等精深加工,实现青田杨梅全产业链发展。”青田县农业农村局产业科负责人陈光泽告诉记者,对杨梅产业的扶持力度、种植技术、产品延伸、品质监管等方面都将进一步提升强化。

无论是哪一种语言,“甜”都用来表达喜悦和幸福的感觉,这是舌尖能够最先感受到的味道。一颗颗杨梅孕育着饱满多汁的鲜甜远渡重洋,在科技与创意的双重助力下,得以让更多人尝到这短暂而浓烈的丽水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来源:源新闻·丽水日报 沈隽 吴平 朱成燕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