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提质”后的农村中小银行有望降低风险,增强经营能力,带来更多金融“活水”。

张炜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监管局发布批复称,已同意辽宁农商银行吸收合并辽宁新民农商银行等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其中25家为农村商业银行,11家为村镇银行。吸收合并后,辽宁农商银行承接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清产核资后的有效资产、全部负债、业务、网点和员工。

一天内有36家农村中小银行被吸收合并,引起市场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中小银行被资产规模、业务体量更大的银行实施并购的消息在近期不断传来。同样在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复同意东莞农商银行吸收合并东莞大朗东盈村镇银行、惠州仲恺东盈村镇银行,这是广东省内首次农商银行吸收合并村镇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化监管分局批复同意民生银行收购梅河口民生村镇银行。另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今年4月批复同意广东南粤银行收购中山古镇南粤村镇银行股份。

上述兼并重组意味着农村中小银行数量上的减少,这符合监管部门的最新政策导向。5月下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党支部在其发表的题为《统筹推进改革化险推动农村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一文中,阐述了推进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最新思路。该文提到,将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减量提质,通过改体制、转机制、强管理、增动能,增强农村金融服务适应性和竞争力。加快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减少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和层级,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因地制宜优化机构布局,重塑经营机制,促进风险持续收敛。

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股份城商司党支部在发表的题为《奋力谱写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监管工作新篇章》一文中提到,探索推动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兼并重组,通过发起行吸收合并、他行收购兼并多种方式实现村镇银行减量提质。

农村中小银行在我国银行机构中数量最多。截至2022年末,全国农信社系统共有机构2142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604家、农村信用联社515家、农村合作银行23家。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农村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差,风险抵补能力相对较弱。今年一季度,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34%,而城市商业银行为1.78%;农村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32.71%,而城市商业银行为191.24%。

随着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农村中小银行的风险问题变得突出。部分农村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小、经营基础薄弱、公司治理差,有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现有高风险银行中,中小农商银行及村镇银行的占比大。推动实施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可以提升农村中小银行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避免由不良事件导致风险外溢。有市场人士指出,大行服务“下沉”后,有的地区出现了金融供给过剩的情况,部分村镇银行的经营能力较弱,持续经营都存在一定问题。改革化险与结构性重组,将使村镇银行在总量上减少,但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及“三农”的能力不会减弱。

自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以来,农村中小银行改革重组工作加快推进。改革重组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在机构数量上做减法,而是要同时突出“提质”,推动农村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以金融科技赋能为例,村镇银行与大中型银行、头部农商银行及省级农商银行在能力与投入上存在明显差距,很难靠自身力量追赶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而实施吸收合并后,如果把村镇银行转为基层网点,可以降低其在硬件、品牌和风控等方面的投入压力,同时管理、服务及产品都能够上一个台阶,从而实现轻装上阵。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提质”后的农村中小银行有望降低风险,增强经营能力,带来更多金融“活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