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拍广州珠江新城。南方日报记者王良珏摄

湾区向“新”启示录之擎画蓝图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热词,昭示着生产力变革的前进方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新质生产力,其“新”在科技、在产业、在动能;其“质”在跃迁、在质变,在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自开年伊始,广东“新春第一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外界发出最强音,新质生产力在南粤大地率先“起跑”。《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指出,广东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早、速度快、总量大、体系相对完整,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集群度高。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制造业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全国;广东还是我国的“外贸第一大省”,外贸进出口连续38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约两成;同时,金融活水在这片创业干事的热土充分涌流,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指引,“黑科技”武装自动化生产线

作为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当前广东已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既支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也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

在新兴产业中,作为集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诸多新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作为我国最早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先行区之一,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高效发展,头部汽车厂商如何转型升级?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代表之一比亚迪为例,其从生产二次充电电池起步,于2003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逐渐走上自主研发、产业出海之路,这背后正是我国新能源车企面对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广东“家电巨头”美的的总装车间,“黑科技”武装起自动化生产线。以美的在武汉设立的分厂为例,十数条空调生产线“火力全开”,灵动挥舞的自研机械臂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几步一遇的AI检测点位实现关键环节全覆盖。数据显示,通过AI检测,该厂市场维修率下降33%,批量事故减少71%,万台停线次数降低38%。

除此之外,纬创资通中山厂、工业富联深圳观澜工厂入选最新“灯塔工厂”名单,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小鹏汽车广州工厂等全面投产……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紧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向“新“之路从未停歇。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是广东经济的脊梁。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不断壮大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把‘走在前列’的产业根基夯得更实、筑得更牢。”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大湾区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特点。

谢来风认为,锻造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应该继续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强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用好香港和澳门的优势,特别是香港在基础研究和国际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加快大湾区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另一方面是深化“两大协同”,一是大湾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与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间的协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二是大湾区不同城市战略支柱产业集群与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构建更长更强更稳定的跨区域产业集群,探索复杂制造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共同面向全球产业和科技竞争。

以外贸出口为突破,跨境电商新业态领跑全球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于稳经济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024年,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聚,在各项稳经济、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支持下,外贸新动能加快聚集,外贸企业起跑即加速,为全年继续保持回稳向好势头跑出信心与底气。

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外贸进出口连续38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约两成。从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起步,到如今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广东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前5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3.5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6%,远超全国平均增速6.3%。

而在稳步提速的新开篇中,湾区外贸也在向“新”求“质”。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已然成为支撑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基石”。作为“新三样”的重要出口省份,广东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7倍、27.7%、57%。而跨境电商作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今年前2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9%。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深圳前海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300亿,同比增长2倍以上。

在深圳市省油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正极、负极和隔膜被叠加后,浸泡在电解池中形成电池芯,封装好后一批批搬运至出货台。在完成深圳海关出口监管手续后,这些电池便踏上了“出海之旅”。

“新三样”为湾区构筑外贸新动能的背后,是广东十余年来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加强产业政策配套、产业集群建设、市场环境培育、重点企业扶持的综合成果。

其一,提前谋划、完善政策布局。广东不仅是燃油车时代的重要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也是全国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转化的省份之一。早在“十一五”时期起,广东省以及下辖21个地级市就本地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路径、产能建设、产业链建设、市场应用推广、领先企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陆续出台配套政策。

其二,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比如,广州、深圳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培育了广汽埃安、比亚迪等新能源自主品牌“销冠”代表。而佛山、东莞、中山、惠州、肇庆等则  成为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配套项目集中区。

其三,优化“新三样”出口配套。今年上半年,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和各市海关“量身定制”支持广东“新三样”扩大出口的措施,为“新三样”成长提供服务护航。

来自深圳商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深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数量超过15万家,在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Lazada、eBay等平台上,有近一半的中国卖家来自深圳。在亚马逊平台,深圳的卖家数量占到中国卖家的三分之一。

广东省不缺优质产业带与供应链,广东的新技术也与跨境电商紧密结合,为产业带出海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特色,也为跨境电商这一外贸新业态的发展注入更多动能,让其领跑全球。

在广东省强劲的产业支撑下,跨境电商有望迎来更多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实现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预计,广东跨境电商未来增速有望继续刷新纪录,为中国外贸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以旧换新为助力,打造湾区“一小时跨境生活圈”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两年,我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市场稳步回暖。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向“新”力,新在新动能,新在新融合。

其一,数字革新带来“以旧换新”新机遇。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消费。

今年1至5月,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20.6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升级需求释放,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4.6%、16.7%、10.1%、8.6%。

其二,跨境消费融合加速,湾区消费形成新合力。随着交通运力提升、促消费政策出台、跨境支付结算创新等因素促进下,大湾区城市群跨境消费热已成火遍境内外社交媒体的年度现象。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广东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成为我国的“消费之都”,家电、汽车等消费品市场十分广阔。在这片强大的消费市场背后,更有庞大的“焕新”空间。

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广东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活动,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多样化场景以促进消费。

紧随其后,5月27日,深圳市商务局官网发布《深圳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汽车、家电等传统耐用消费品,从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推动汽车更新换代、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支持二手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推动消费电子以旧换新、提升家居品质消费等6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措施。预计推动2024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7%,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

除了“以旧换新”的新动能,打造湾区“一小时跨境生活圈”,也在持续释放新动能。2023年以来,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之后,湾区居民的相互串门更加繁忙。不仅各大口岸乃至新开张的港珠澳大桥出入境人次不断刷新纪录,未来深中通道等新交通方式的开启,也将助力湾区居民“一小时生活圈”深度落地。

有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居民在内地城市生活服务类消费环比2023年第四季度,交易额增长135%,订单量增长157.6%。广州、深圳是2024年第一季度港人消费热门城市。而端午、元旦、五一小长假等,也成为内地旅客赴港的高峰期。

以金融活水为源头,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则是经济运行的源头活水。金融活水向“新”求“质”,如何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成为新时代语境之下的“大湾区之问”。

今年6月初,省委金融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指出,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省为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此,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更好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金融高效赋能。

过去一年,广东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GDP的比重为9.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3.8%。金融资源加速流向重点领域,去年全省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企业贷款增速均为信贷平均增速的2倍以上,为制造业企业和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以金融活水为源头,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圳是大湾区的“样本之城”。3月中旬,深圳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低空经济“进群”,人工智能“单列”,这意味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迎来“2.0版”。《实施方案》更新了2025年目标,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万家。

与这个“20+8”的愿景蓝图高度契合,深圳金融不断提升发展能级,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更好读懂“金融重镇”的关键指标?2023年深圳金融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金融业增加值稳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三位,稳居国内“第一方阵”。

从政策体系看,近年来深圳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出“腾飞贷”“小微通”“个体通”,率先构建银行业高质量评价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先进制造、普惠小微。深圳还印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出台科技专营机构认定标准,构建科技金融专营服务体系。众多组合拳之下,金融向“质”,为实体经济输送资金“活水”。

作为“赶考者”,深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交出不错答卷。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最新披露的数据,在重点领域,深圳金融供给力度持续加大,3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25.2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61.39%。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同比分别增长44.25%、27.01%和43.38%,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最美人间烟火气,普惠金融是生动注脚。一季度末,深圳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9.1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85个百分点。

深圳数字金融同样跑出发展“加速度”:截至2024年3月末,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规模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6.05%。

除了“活水”的精准灌溉,深圳还致力于不断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好地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亦为深圳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大气候。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数据显示,深圳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今年一季度,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深圳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蓝图正在绘就。按照官方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深圳正在着力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毫无疑义,开放创新是深圳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主线,也是未来这座“全球金融中心”的鲜明底色。

以科技创新为指引、以产业升级为驱动、以外贸出口为突破、以旧换新为助力、以金融活水为源头,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不断锻造新质生产力,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