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

自入选“广东省第二期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名单”以来,东莞市人民医院发挥公立医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推进健康广东、健康东莞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医院党委书记蔡立民表示,新征程上,医院要将创新视为第一动力,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通过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推动医疗技术水平取得新突破。

17项新技术领跑全省,科研立项达261项

前沿医疗技术高地、高水平科研平台、高端医学人才团队、一流医学学科、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辐射带动网络是高水平医院主要建设任务。

自入选建设单位以来,东莞市人民医院深推发展前沿一流技术。截至目前,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9项,其中17项补充广东省高水平医院评价指标中的技术不足,4项属于国内先进,32项属于省内先进。开展了全身放射治疗技术(TBI)、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等多项区域首例技术。

医院积极申报省级医疗技术培训基地,目前东莞市人民医院已获批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等11个省级医疗技术培训基地资质。通过提升疑难复杂手术能力,医院四级手术占比率、微创手术占比、日间手术占比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方面,3年间,医院新增19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和2个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东莞市人民医院BNCT大楼已完成设备安装,计划今年第三季度进入人体临床研究。BNCT技术在医学临床的应用有望为我国肿瘤治疗带来技术性革新,将对全省乃至全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示范效应。

医院科研能力迈上新台阶:3年来,医院获得各级科研立项共26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国家自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此外,医院三年共获省级科技奖1项、市级科技奖2项。共发表SCI论文177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共35篇。新增发明专利23项、实用型专利107项、外观专利2项。共立项GCP项目148项,IIT项目28项。

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6名,国家重点专科取得零的突破

医院视人才为珍宝,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建立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博士人才为骨干的高层次人才队伍。2021-2023年,医院共引进6名高层次科研人才、8名学科带头人、5名学科骨干。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自主培养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获评东莞名医3人、东莞市特色人才31人。202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爱思唯尔数据库发布的第六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该院喻志强、杨志禄和李振华3位学者成功入选该榜单。这是医院首次有学者入选该榜单,也是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首次。

2021年12月,医院成功创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已招录博士后43人,出站博士后7人,目前在站博士后36人。

医院致力建设一流医学学科,三年来,医院分层次推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并取得重要突破。2023年,该院肿瘤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三年期间,医院新增12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3个东莞市重点专科。与此同时,医院不断加强医学中心建设,其间,获评国家级各类医学中心10个,省级各类医学中心4个。

智慧医院一期建设已完成,成立东莞水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高水平医院重要建设任务之一,东莞市人民医院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目前已完成智慧医院一期建设,数字化院区已在建设中,智慧医院二期项目也已完成立项审批。其间,医院入选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第二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建设单位,通过了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甲”评审及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评审。

作为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该院还持续做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2021-2023年期间,医院增加5个医联体合作单位,并在东莞市卫健局领导下成立东莞水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此外,医院还牵头成立了个12市级专科联盟,新增挂靠7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东莞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也正式启用。 推广

文:黄芳芳 制版:刘卫华 刘艳兰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