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循环互联工厂。

26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以来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54家

前期,我市出台了《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领域固体废物治理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全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我市印发了《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和任务清单》,从8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确定了60项指标。目前,60项指标中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27项指标已达到目标值,协同推进22个“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9亿元。运用数字赋能,推进“无废城市”智慧管理系统建设,打造“无废城市”智能管理和公众参与平台;编制“无废园区”“无废工厂”等12个“无废细胞”创建指南,累计推动完成176个“无废细胞”建设。高质量完成省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任务的4项工作任务。

在工业领域,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到54家,印发《青岛市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意见》,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农业领域,大力推进种养结合、以种促养,稳步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全市水肥一体化达130万亩,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均下降6%。

生活领域,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区(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路904条,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

建筑领域,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3亿平方米。

9个固体废物利用项目投产

我市严格落实落后产能退出要求,完成轮胎行业落后产能退出,推动董家口化工园区等5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推进西海岸新区废旧轮胎再利用项目等9个固体废物利用项目投产运行。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固体废物产、储、运、处信息化管理,2023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6%。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储运中心11个、回收站187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186个,实现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储运体系全覆盖,2023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92%以上。

与此同时,持续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3年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0.7万平方米。

打造“无废城市”青岛样板

我市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制度,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水陆衔接。全力打好浒苔处置“攻坚战”,2023年全市打捞浒苔约31万余吨,资源化利用浒苔5万余吨。

我市积极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青岛样板”,推动青岛市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一体化体系建设,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示范平台,打造家电领域绿色低碳“灯塔工厂”;推动建成平度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零碳工厂”,打造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青岛模式”;发挥即墨汽车产业园区优势,建成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无废工厂”。

年底前创建500个“无废细胞”

我市将按照国家、省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汲取先进城市建设工作经验和模式,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制度措施,统筹推进各领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落实。根据国家、省“无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加强建设成效考核调度管理。实施33个重点项目,开展家电、汽车等领域无废供应链试点,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青岛模板”。继续推动12类“无废细胞”建设,年底前至少完成500个“无废细胞”创建,促进全市固体废物治理水平提升。制作“无废城市”建设系列科普读本,深入学校、企业等开展系列“无废理念”宣传,提升全社会“无废城市”建设参与水平,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建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