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了一则交通执法事件,两名男子骑着共享电动车在街头前行,被交警拦截进行了罚款,交警称:无牌照不允许上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两名男子外出,看到街头停放的有共享电动车,于是通过扫码解锁了两辆电动车,骑行在人行道上。

在经过某条街时,被交警给拦截下来,开出了罚单,交警给出的理由是:无牌不允许上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一名男子感到困惑和生气,质疑道:既然没牌照不能上路,为什么允许经营?交警解释说,关于经营这个点,可以去交通局问一下。男子无奈的说:你就专搞这些平民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段经历被男子录下,发布在网上,引发媒体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广州番禺区交警大队的工作人员针对此事作出回应,“如果电动车没有牌照就上路,我们在执法时必须进行处罚。骑共享电动车存在一定风险,就像买了超出国家标准的电动车上路一样,会被罚款。最高罚款也就是40、50元。”

24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也做出回应,虽然我市明确不发展共享电单车,但对共享电单车的管理,缺少上位法依据,只能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清理整治。

此事随着媒体的报道,也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有网友对交警的执法表示赞同。这类网友认为,交警开出罚单是有法可依,你的确是骑了这个没有牌照的电动车被抓了,那给你开出罚单也就没有问题。电动车没有经常不带头盔,横穿马路,给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就应该对这些不文明行为严肃处理。

也有网友对交警的执法表示无法理解。这类网友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听说骑共享电动车还能被罚款的。共享电动车放在街头不去管,有人骑了就开始罚款了,这算什么事儿,钓鱼吗?普通人的一天工资才多少,什么叫做也就40、50元,以后马路上干脆骑马吧。

针对此事,网友的争议和不满都很大,这也反映出认知和法律的冲突问题。

首先,共享经济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共享经济是一种生活场景的创新模式,以共享单车为领头代表。一个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骑走一辆车,又能随时锁车不管,这种模式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的出行,迅速席卷全国。但是共享经济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城市单车的数量过度饱和,随意的乱停乱放等等,都使得城市过度的混乱不堪。但是,在共享经济野蛮增长的前期阶段,政策给予了宽容,这才有了现在成规范、成体系的共享经济。

其次,共享经济下产生的认知惯性。全国人民经历了共享经济的洗礼,惯性思维之下,看到一个共享单车就知道扫个码骑行。所谓存在即合理,它能存在就默认合法。但是,这次事件却告诉我们,存在的不一定合法。

交警按照交规去执法,没有错,因为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交警有权开罚单。但是这个问题的根源是骑车人的错吗?骑车人就算有错,也是思维惯性的错,也是小错,根本的责任还是在于共享电单车没有上牌!而共享电单车又不是骑车人所有的,责任为何让骑车人全权承担呢?

我们能在一个新经济模式出现的时候,给予宽容和包容,为何就单单不能给骑车人宽容和包容呢?

最后,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罚款,而是为了给予教训让其下次不再敢犯。骑行没有牌照的共享电单车,就算是违反了法律法规,至少没什么特别大的危害,口头教育一下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