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全球投资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加大了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力度。1—3月,投资流量约4.5亿美元,同比猛增36.35%,历史投资流量累计达52亿美元。这凸显了双方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并有效化解国际环境的不利影响,务实合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此背景下,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对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国事访问。

2012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华沙举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正式启动。12年来,双方经贸投资合作结出累累硕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9.2%。

特别是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一大批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在习近平抵达塞匈之前,匈塞铁路传来一则“喜讯”:4月25日,诺苏段实现铺轨贯通。该段起自塞尔维亚诺维萨德站,终至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边境,线路全长108.1公里。

中塞:“铁杆友谊”进阶升华

2009年,塞尔维亚成为中东欧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2016年,中塞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10月,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塞双方签订自贸协定,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首份自贸协定。

5月8日,在同武契奇会谈时,习近平强调,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首个全面战略伙伴。双方合作为各自发展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新形势下,塞尔维亚成为首个和中国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充分体现了中塞关系的战略性、特殊性和高水平。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是中塞铁杆友谊的升华,也代表了双方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即共谋发展、合作共赢、彼此成就,这是中塞两国以及世界上所有坚持独立自主、追求和平和发展国家的共同愿景。双方要通过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不断深化拓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助力两国各自现代化进程。

武契奇表示,中国的投资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塞尔维亚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提升了塞人民的生活水平。塞尔维亚的未来同中国紧密相连。塞方期待同中方密切各领域、各层级交流,加强在基础设施、新能源、创新、人工智能、人文等各领域合作。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如期完成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建设,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塞投资合作,期待开通两国更多直航,以自贸协定生效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两国经贸合作。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交换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经济技术、信息通讯、农食、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本。

此外,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首期6项举措:一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塞自贸协定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二是中方支持塞尔维亚承办2027年专业类世博会,届时将派团参展,鼓励中国企业参与相关建设项目;三是中方愿扩大进口塞尔维亚特色优质农产品;四是中方将在未来3年支持50名塞尔维亚青年科学家赴华开展科研交流;五是中方将在未来3年邀请300名塞尔维亚青少年赴华学习;六是中方欢迎塞方增开贝尔格莱德至上海直航航线,鼓励两国航空运输企业开通贝尔格莱德至广州直航航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匈:全力驶入“黄金航道”

匈牙利人经常自称是“最西边的东方国家”。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中匈文化习俗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都习惯于姓在前、名在后的称呼,对年月日的表达顺序也完全相同。

作为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匈牙利75年来始终同中国是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近年,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紧密对接,为中匈友谊注入新的内涵。2017年,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习近平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共同宣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匈关系进入“换挡提速”的历史新阶段。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匈牙利在欧洲以外的最大贸易伙伴,匈牙利则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投资目的国。根据匈牙利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两国贸易额超过130亿美元。中国对匈直接投资额达76亿欧元,占该国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8%。

5月9日,在同欧尔班举行会谈时,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匈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树立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习近平指出,欧洲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希望匈方作为今年下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为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具有强大内生动力,希望匈方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欧尔班表示,匈中关系的成功证明大小国家可以相互尊重、互利合作。此次将匈中关系定位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未来匈中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对匈中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

欧尔班指出,匈中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巨大成功,为匈牙利创造了就业、改善了民生。匈方希望同中方继续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推进匈塞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加强经贸、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匈投资合作。匈方不认同所谓“产能过剩”或“去风险”等说法。匈方深化对华合作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会受到任何力量的干扰。中国的发展对欧洲是机遇而不是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贸合作:全领域“开花结果”

在同武契奇会谈时,习近平指出,中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效喜人。双方要扎实推进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合作,如期实现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通车目标,共同运营好两国合作大项目,打造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项目。

一如此前各界所预期,习近平访问塞尔维亚期间,中塞自贸协定可谓“跑步前进”。

在中国自贸区网络中,中塞自贸协定引人注目之处有二:从区域看,它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从历程看,自2023年4月该协定谈判正式启动到全部完成,再到协定签署进而正式生效,总耗时不到一年半,这在中国所签署的自贸协定中并不多见。

据中国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介绍,中塞自贸协定生效后,双方将分别对90%的税目相互取消关税。其中,超六成的税目将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取消关税,双方最终零关税税目的进口额比例都将达到95%左右。

具体而言,塞方将中方重点关注的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通讯设备、机械设备、耐火材料、部分农水产品等纳入零关税,有关产品关税将从目前的5%—20%逐步降至零。中方则将塞方重点关注的发电机、电动机、轮胎、牛肉、葡萄酒、坚果等纳入零关税,有关产品关税也将从5%—20%逐步降至零。

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的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等优势产品对塞尔维亚的出口将进一步扩大,塞尔维亚的牛肉、葡萄酒、坚果等主要出口产品也将以更加优惠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

此外,中塞双方还在协定中相互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包括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这将为两国企业开展合作提供更加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两国间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塞双方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不仅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也有利于促进双方投资合作和产业链融合,更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该负责人称。

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在匈牙利投资建厂,辐射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匈牙利也成为中国车企和电池厂商出海欧洲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中企投资建设的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显著提升了匈牙利乃至中东欧地区的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来自中国的投资,比如建设汽车和电池工厂,为匈牙利当地带来了资金,创造了就业机会,还有助于推动匈牙利经济增长,缩小与西欧的差距。”帕平说。

实施“向东开放”战略后,匈牙利外国直接投资的资金比例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大幅上升,已从原先的1%上升至9%,使得匈牙利外资投资构成更加多元化。匈牙利马蒂亚斯·科尔维努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负责人莫尔迪茨·乔鲍以汽车行业为例表示:“汽车制造及其关联行业价值链规模占匈牙利GDP的15%。要维持这一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需要中国新能源车以及相关行业的投资和技术,这将成为匈中未来合作的重要领域。”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匈牙利文化既有西方底色,又有东方元素。而语言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2004年9月,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匈中双语学校在布达佩斯成立,成为两国密切人文交流的一张名片。如今在匈牙利,中文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高考科目。

谈及中国与塞匈的合作,就不得不提到匈塞铁路。作为中匈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项目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的首个项目。据悉,匈塞铁路全长近350公里,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全线建成后,从布达佩斯到贝尔格莱德时间将从8小时缩短至3小时,极大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匈塞两国互联互通、扩大经贸合作交流,有效促进中东欧地区南北走向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