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夏天,毛主席在湖南视察工作。在得知恩师杨树达病重时,当即决定去医院探望。

看到恩师卧病在床,毛主席非常难受,掏出500元递给师母:“这点钱给老师好好看病吧!”

没想到杨树达却严厉拒绝:“我不要,你赶紧拿回去!别以为出息了,就可以胡作非为了!”

毛主席和杨树达有着一段怎样的师生情?为什么毛主席掏钱给他治病,他却拒不接受呢?

古汉语课的旁听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毛泽东对古汉语文学就非常感兴趣。众所周知,毛主席的文学造诣非常深厚,诗词功底了得,这与他青年时期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在学校里,杨树达是古文课方面的名师,他通达古今,喜欢旁征博引,课堂上总是座无虚席。毛泽东非常喜欢听他讲课。

一次,杨树达在讲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时,让在座的学生们评价曹操。

学生们纷纷说,曹操“虚伪”、“奸诈”、“有权谋”,毛泽东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曹操是一代枭雄,从他的诗词就能看出来,他是有雄才大略的。”

毛泽东对历史人物总是有着迥异于常人的独特见解,杨树达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私底下并没有更多的交流,但杨树达后来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有大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驱张运动的同路人

当时,新青年运动方兴未艾,由毛泽东创办的《湘江日报》供不应求,传遍了三湘大地,甚至流传到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

在看到连载文章《民众的大联合》后,杨树达大为震惊,称赞道:“这是新青年里面,我见过写得最有分量、观点最深刻的文章了。”

但是文章所宣传的进步思想,遭到了反动当局的强力镇压,报纸只出版了五期,就被查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阀张敬尧在湖南为非作歹,他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毛泽东召集新民学会和部分学生代表,决定实行总罢课。

为达成驱张运动的最终目标,毛泽东决定采取更强劲的措施,组织代表团分赴外地,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毛泽东被推选为公民代表,杨树达被推选为教育界代表,两人共同赴京请愿。

杨树达对青年毛泽东在运动中表现的活动能力和组织才干大为赞赏,说:“日后,你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毛泽东则说道:“我曾经多次旁听过先生的文学课,获益颇多,现在终于能当面向您求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师生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张敬尧被逐出湖南,宣告驱张运动取得胜利,毛泽东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而杨树达后来坚持自己的教育事业,毅然拒绝了日本方面高官厚禄的拉拢,选择留校任教。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曾想把杨树达裹挟而去,却遭到了他的严辞拒绝。

医院里的师生情

师生二人再次相见,竟是三十多年后。毛泽东在湖南视察,听说恩师病重,第一时间赶往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杨树达卧病在床,见毛主席亲自来看望自己,挣扎着想要坐起身来。毛主席扶他躺下来,心痛地问一旁的师母:“老师怎么病得这么厉害了?”

师母叹息道:“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段时间受了风寒,咳嗽不止,来医院检查才知道肺部感染了。”

毛主席从口袋里掏出500元塞到师母手里:“这点钱就给老师好好看病吧!”

没想到杨树达却怒声制止:“不要觉得出息了,就可以胡作非为了。你要想想反动政府是怎么垮台的!”

“老师,您误会了”,毛主席知道杨树达以为这是贪污腐化来的钱,所以坚辞不受,赶紧解释道:“这是从我的稿费中拿出来的,我怎么会做那种不齿之事呢?”

杨树达剧烈地咳嗽起来,师母赶紧从床底下拿出痰盂。毛泽东一把接过痰盂,就要去给老师接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堂堂国家主席要亲自为病人接痰,大家赶忙劝阻。毛主席动情地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让我这个学生尽下孝心吧!”

接过杨树达咳出的血痰,毛主席不顾众人的反对,又亲自把痰盂拿去清洗,洗干净后才放回床底。临走时,毛主席再三叮嘱老师好好养病,过些时日再来看他。

结语

1956年2月14日,杨树达先生终因医治无效病逝。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非常惋惜,叹息道:“老师走了,中国又少了一位古文学大师!”

毛主席和杨树达因听课而相识,因驱张运动而结下深厚感情。得知恩师病重后,毛主席立即赶往医院探望,并亲自为老师接痰、清洗痰盂,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