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陈文福,一个普通的农村父亲,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我儿子书文,是我们村小学的老师,他教书教得好,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他,家长们也夸他。

我原本挺自豪的,可现在,我开始担心起来。

为啥呢?因为书文年纪不小了,村里人开始给他介绍对象,希望他能早点成家立业。

可问题来了,有些女方家里看不上书文个头不高,这事儿让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每次看到儿子在人群中,总是显得那么矮小,我就忍不住叹气,后悔当初没给他多补补营养。

我心想,这亲事得慢慢来,不能急。我得让书文多积累些社会经验,将来再给他找个好媳妇。

“书文啊,你看咱们村的小花,人长得漂亮,性格又好,你要不要考虑考虑?”我试探着问。

“爸,我现在还不想考虑这些,我想先把工作做好。”书文总是这样回答我。

我看着儿子认真工作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焦虑。我知道,我得为他的未来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开始焦虑,开始后悔,我决定,要为儿子的未来做点什么。

“书文,你看看,咱们村里的张家姑娘,她家条件不错,人也贤惠。”我又一次尝试。

“爸,这些事你就别操心了,我现在真的不想考虑。”书文还是那句话。

我心里那个急啊,但我也知道,不能逼得太紧。我得想个办法。

我看着书文的背影,心里默默地想,儿子啊,你啥时候才能理解爸爸的苦心呢?

我开始四处打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对象。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我不能放弃。

我找到了村里的媒婆,希望她能帮我物色一下。

“梅姨,你看咱们村有没有合适的姑娘,给我儿子书文介绍介绍?”我满怀希望地问。

“陈大哥,你儿子是个好小伙,我会留意的。”媒婆笑着回答。

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我每天晚上都会坐在院子里,想着儿子的将来。我希望他能有个好归宿,有个幸福的家庭。

“书文,你啥时候能找个好媳妇,让爸爸放心呢?”我自言自语。

我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那根老烟斗,心里想着给书文找个好媳妇的事儿。

可这事儿,真不是那么容易。

我年过六旬,该去哪儿找呢?脑子里全是村里姑娘们因为书文身材缺陷而犹豫的样子。

我央求书文多留意身边的女孩,可他总是囿于自己的小世界,对娶妻这事一点兴趣也没有。

那天傍晚,我们坐在砖瓦房里,我苦口婆心,他满不在乎,沉默暗涌。

“书文,你也不小了,是时候考虑成家的事了。”我试探着说。

“爸,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我现在真的不想考虑这些。”书文回答我,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烦。

我叹了口气,心里那个急啊。我得想个办法,不能就这么等着。

我和书文的姐姐们商量,她们也觉得我太急了。她们说:“书文刚工作,你这么急干嘛?慢慢来。”

我听了她们的话,心里更乱了。我真是进退两难。

我知道,我得换个思路,不能只盯着村里的姑娘。我开始把目光转向镇上有头有脸的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文,你看镇上的王家,他们家姑娘也不错,要不要我帮你牵牵线?”我问。

书文还是那句话:“爸,我现在还不想考虑这些。”

我决定要为儿子谋个好亲事,可这事儿真不是那么容易。我得借助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的力量,希望能在宴席上为儿子牵线搭桥。

我精心准备了酒菜,把村里有头有脸的人都请来。天晚上,我家的院子灯火通明,笑声不断。我忙前忙后,招待着每一位客人,心里却像打鼓一样。

“陈大哥,你今天这是有啥喜事啊?”村长老王笑着问我。

“哎,没啥,就是想请大家来聚聚。”我打着哈哈,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提起儿子的婚事。

宴席上,我对村支书殷勤伺候,不时恭维几句,讨好的心思溢于言表。酒过三旬,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终于扭捏着开口提起为儿子纳亲的事。

“村支书,你看我家书文也老大不小了,你能不能帮忙介绍个好姑娘?”我试探着问。

村支书听完我的请求,沉吟半晌,直言相谈恐怕行不通。他女儿刘静今年大学毕业,正打算在县城谋个事业,暂时未想过婚嫁。我失望之余,只得作罢。

宴会结束后,我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心里那个不是滋味。我看着满天的星星,心里却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心里一直为儿子书文的婚事着急,但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

就在我四处奔波,为儿子寻找佳偶的时候,我们村的支书家却遭遇了变故。

那天,我正在地里忙活,忽然听说村支书在换届选举中没有当选。

我愣住了,这消息对我来说,既是震惊,又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

村支书家原本在我们村是数一数二的,可现在,他们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经济拮据。

我心想,这世道真是变化无常,昨天还风光无限,今天却……

我本以为这个消息会让我们村的气氛变得沉重,但刘静,村支书的女儿,却给了我一个惊喜。面对家庭的窘境,她并没有垮掉,而是凭借自身的勇气和决心决定振作起来,主动谋求出路。

有一天,刘静主动约见我儿子书文,向他诚恳解释自己要振作自立的决心,希望能重新获得书文的理解和支持。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不禁为刘静的坚强和勇气点赞。

书文听了刘静的话,虽然有些动容,但内心仍有些犹豫不决。我看得出来,他之前的经历让他对这门亲事心有余悸。

我看着儿子的犹豫,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但我也知道,这是他们年轻人的事,我不能过多插手。

与此同时,刘静的坚韧毅力也深深打动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当初的决策是否冒进,也开始欣赏刘静的独立能力。

我坐在院子里,抽着烟,看着天空中飘过的云彩,心里默默地想,或许,这正是一个转机,一个让书文重新认识刘静,重新考虑他们关系的机会。

我决定,要为这门亲事全力以赴,不能再耽误时日。我看着刘静的坚韧付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场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幕会发生什么。就在我为儿子书文的婚事焦虑不已的时候,转机悄然来临。

刘静,那个曾经被我视为儿子佳偶的村支书的女儿,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而一蹶不振。

相反,她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决心。在失去乡里地位后,她决定在县城开一家小店铺,主动创业谋生。

这个消息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的心田。

我无意中从熟人那里得知刘静的打算,我不禁有些诧异和惊讶。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姑娘,她的坚韧和独立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我虽然曾坚决反对儿子和刘静的关系,但获知她主动创业的消息后,内心也生出几分欣赏。

然而,对于是否重新重视这门亲事,我又陷入了矛盾挣扎之中。

“书文,我听说刘静在县城租下门面,准备开杂货铺了。”一天晚上,我试探性地对儿子说。

书文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是吗?她真是个有勇气的姑娘。”

我没有隐瞒这个消息,而是主动找到儿子,把刘静的情况如实相告,希望能从儿子的态度探查一二,看看是否还有重新考虑的可能性。

儿子在听到刘静的创业打拼后,也不禁为她的勇气和决心所折服。虽然他并未直接表态,但内心似乎也有了动容和愧疚。

我看着儿子的反应,心里有了底。透过他的言行,我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曙光。

我豁然开朗,意识到也许这就是个新的开端和转机,能让这门婚事又重新生机。于是,我暗下决心要趁热打铁。

“书文,我觉得刘静这姑娘真的不错,她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心,也许我们应该重新考虑一下。”我认真地说。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爸,你说得对,我之前可能太固执了。刘静的确是个好姑娘,我想我应该给她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