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则学生反映学校直饮水问题,疑似被相关人员言语威胁的帖子引发网友关注。相关聊天记录显示,疑似饮用水项目工作人员多次质问学生:“打12345是谁教给你们的?”“你不是喜欢投诉吗?”“就这点儿本事,有本事再去投诉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新黄河记者调查,该事件发生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在校园论坛上,不少学生对个人信息安全及直饮水水质问题表示担忧。对此,负责该校区直饮水项目的公司一负责人回应:已跟学校沟通,经过调查核实,对方是该校区直饮水项目的前任负责人,已经于今年5月离职。对于学生反映的直饮水有异味问题,他解释:异味应该是氯味儿,最近已购买了试剂进行全校摸底,测试每个饮水设备的含氯量。

遇到民生问题时,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再正当不过的维权途径。若帖子反映内容属实,学生在投诉水质问题后,不仅问题没解决,反而自己被当成“问题人物”,莫名让被投诉者“教育”一番,显然暴露了诸多问题。

对此,人们不由得要追问:投诉学生的联系方式是如何被泄露的?这其中是否存在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不严,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私下通风报信等问题?对于这些疑点,简单回复“威胁人员已离职”显然无法回应社会质疑,有关部门还需及时回溯相关投诉记录,还原来龙去脉。如果的确存在泄露投诉者隐私问题,有必要严肃彻查并问责,堵上相关程序漏洞,维护这一监督途径的公信力。

此外,报道还显示,学生反映的直饮水水质问题也并非空穴来风。在该校校园论坛上,有学生表示因水里有异味,已经很久不喝直饮水了,一直在买矿泉水。也有同学说“前一阵在宿舍直饮水机里接的水里面有渣子,要沉淀一会儿才能喝”。饮水设备本是大学校园里基础性的服务设施,如此要么“硬着头皮喝”,要么将机器弃之不用的情景,显然并不正常,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对于学生反映较为强烈的水质问题,学校关注不能缺位。饮用水是否符合安全饮用标准,不能只听一方说辞,需要交由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判定。对于涉事公司更换滤芯的频率、过滤功能的有效性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查明。

据报道,该校学生需要通过“校园汇生活”App在饮水机上扫码取水,收费标准为0.1元/500ml。既然是收费服务,饮用水服务商就理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当学生对服务不满意时,也应拥有畅通的校内反映渠道。

有关部门和涉事高校对于此事的处理,既关乎学生的健康权和切实利益,也是一堂公开的“维权课”。投诉者的隐私信息不该被随意泄露,这是常识,也是底线。不管是饮用水质量还是其他校园民生问题,都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