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搁置了近30多年之后,中吉乌铁路计划终于在今年6月正式启动。对于吉尔吉斯斯坦(以下简称吉国)来说,这条跨国铁路的修建,就等同于泼天富贵的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吉乌铁路计划正式开启】

首先,该铁路能帮吉国打破地理枷锁。吉国是内陆国,在其独立的这30年间,该国并没有能力修建新的铁路,中吉乌铁路开通后,吉国就能从一个“死胡同国家”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拥有巨大过境潜力的国家。据吉国经济专家测算,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吉国年货运量预计可达1300万吨,仅靠过境运费收益一年就可获利2亿美元。

其次,中吉乌铁路将释放吉尔吉斯斯坦巨大的贸易潜力。目前,吉国进出口货物主要依靠公路运输,成本高、效率低;而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最短的陆路运输通道,路程缩短约900公里,运输时间最多可节省8天,这将大幅降低吉国的物流成本,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特色产品出口;此外,这条铁路还将其与中国、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紧密相连,能极大改善其经贸环境,吸引外国投资。

其三,中吉乌铁路的建设也将推动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促进建筑、建材、工程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提高民众收入;更重要的是,中吉乌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促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互联互通,深化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吉尔吉斯斯坦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尔吉斯斯坦总理扎帕罗夫】

但面对这泼天的富贵,吉国却产生了明显的犹豫情绪,这份犹豫情绪的产生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资金和路线。

首先是资金,中吉乌铁路全长约523公里,其中吉国铁路段全长280公里,而且沿途山脉较多,需要修建至少90条隧道,项目总成本大约在30亿至50亿美元之间,再加上沿途铁路站点的建设费用,吉国最少要在其中投入80亿美元。

作为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实力有限,难以独自承担中吉乌铁路这样庞大的基建项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吉尔吉斯斯坦的债务总额已占其GDP的60%。因此,吉方担忧铁路建成后的收益不足以覆盖巨额投资,简单来说就是怕亏本。

中国对此心知肚明,早在铁路规划初期,就提出以“资源换贷款”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即吉方利用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偿还中国提供的建设资金,并以此保障铁路的货运量。然而,该方案遭到了吉方的拒绝,他们更希望中国能够提供其他形式的优惠贷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国在中吉乌铁路融资问题上有顾虑】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十年间,中国进出口银行曾为吉尔吉斯斯坦的多个重大项目提供过贷款,例如比什凯克发电站改造、达特卡-克明输电线路建设以及南北替代公路项目。然而,后续频繁曝出的吉国官员贪污腐败丑闻,意味着部分资金并未真正用于项目建设,而是流入了腐败官员的腰包。

其次,在路线选择上,吉方也有自己的诉求。他们希望能够调整中吉乌铁路的走向,使其在本国境内呈现“S”形,将比什凯克、巴雷克奇、纳伦州和奥什州连接起来,以满足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南北货运的需求。

吉国南北地区在社会、经济等领域的联系需求日益增长,但现有的公路运输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因此,吉方迫切希望能够修建一条连接南北的铁路大通道。目前,吉国南北交通主要依赖途经托——阿舒公路隧道的奥什——比什凯克公路,但这条公路不仅运力有限,而且在冬季或春季遭遇恶劣天气时,隧道还会因故关闭,导致吉国南北交通中断。这不仅会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造成影响,还容易被外部势力利用,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尔吉斯斯坦地形崎岖修路困难】

然而,吉尔吉斯斯坦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崎岖,南北走向的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贯穿全境。如果按照吉方的想法调整路线,就意味着需要修建大量的桥梁和隧道,工程量巨大,造价高昂;此外,山区地质结构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施工安全风险高,后期运营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无论是从成本、建设周期还是风险控制方面来看,吉方提出的路线调整方案都存在很多问题。

此外,关于铁路轨道的宽度问题,也是吉国犹豫的原因之一。当前吉国现有的铁路是1520的宽轨,而中国的铁路规格是国际通用的1435国际标轨,吉国坚持主张其境内铁路要采用宽轨设定,给铁路设计和运输增加了不少难题。

总而言之,中吉乌铁路项目虽然已经正式启动,但吉国在资金和路线问题上的摇摆不定,还是给该铁路带来了不少不稳定因素,对于吉方来说,如果想要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就必须要果断做决定了,再拖下去,只会让自己蒙受更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