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打工的。”周某一句“无心之语”经媒体播出后爆火。他的出圈不仅仅是因为讲话时的处境和“诚恳”语气、“淡然”表情形成巨大反差,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样貌神似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切·格瓦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之一,切·格瓦拉已经成为第三世界共产革命的标志性人物,周某的出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位英雄的无限哀思和缅怀。那么切·格瓦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呢?他是怎样牺牲的?

富家子弟蜕变为国际战士

1928年,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他的父亲、母亲均出生于阿根廷名门,可以说格瓦拉就像是含着“金汤匙”的富二代。少年时代的格瓦拉悠闲安逸、人生一片坦途,如果不出意外,他一辈子都将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1951年,格瓦拉在好友建议下准备休学环游南美。在做好充分准备后他骑着一辆摩托和好友踏上了为期一年的旅程。格瓦拉沿着安第斯山脉一路向北,途经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

这一路的所见所闻颠覆了格瓦拉的认知,他第一次对南美洲的贫穷落后有了清晰的认知。沿街乞讨的流浪者、衣不蔽体的原始部落、饱受疾病折磨的穷苦人......格瓦拉从未想过普通拉美人民竟生活得如此艰难。

他同情被压迫、剥削的第三世界人民,希望能够为他们做点事儿,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带去幸福,23岁的格瓦拉心中萌生了最朴素的国际主义思想,开始肩负起沉甸甸的责任。1952年,格瓦拉乘坐飞机返回阿根廷。

他将自己的感想写成一段话:写下这篇日记的人在重新回到阿根廷的怀抱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

怀揣着崇高的理想,曾经的富家子弟完成了向共产主义战士蜕变的第一步。

毅然投身古巴革命

1953年,格瓦拉自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危地马拉,当时危地马拉左翼总统阿本斯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希望通过改革带领危地马拉人民摆脱美国控制争取独立和主权。

阿本斯的改革遭到美国人的阻挠,美国人扶持独裁者阿马斯入侵危地马拉,格瓦拉当即投身保卫阿本斯政权的战斗中,但因敌我力量悬殊,阿本斯被迫辞去危地马拉总统职务,改革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危地马拉的战斗虽然失败了,但格瓦拉在这里收获了知名的绰号——切,也就是从这时,他有了切·格瓦拉这个名字。随后他前往墨西哥寻找新的人生道路。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城与卡斯特罗兄弟结识,当时的卡斯特罗兄弟正在创建著名的七·二六运动军事组织,格瓦拉加入了他们并成为一名军医。

1956年,七二六运动的82名战士由墨西哥乘船返回古巴进行武装革命,结果他们刚登陆古巴就遭到围剿,70名战士牺牲。残存的12名战士突破封锁后进入马埃斯特腊山脉,依托有利地形开展游击战,历经万难最终站稳脚跟。

格瓦拉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弃医从戎,在一次战斗中,他看着与敌人激烈交战的战友们,毅然丢下医疗箱,拿起冲锋枪,此时的他彻底从一名怀揣共产主义理想的军医成为一名武装战士。

格瓦拉与卡斯特罗兄弟一起带领这支仅有12人的革命队伍坚持抗争,逐渐得到许多古巴农民和工人的支持,革命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最终于1959年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格瓦拉的卓越贡献,他被授予“古巴公民”身份,而且在卡斯特罗政府中担任要职。格瓦拉主持了土地改革和经济改革,对古巴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外交上他对美国十分强硬,积极与苏联接洽,帮助卡斯特罗稳定了古巴局势。

由于与卡斯特罗在政见上存在严重分歧,格瓦拉在1965年辞去在古巴政府部门中担任的一切职务,前往非洲刚果(金)领导非洲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但刚果(金)革命队伍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散漫且毫无军队纪律,内部派系争斗不休,在和美国扶持的刚果(金)政府军战斗时毫无斗志,革命运动最终失败,格瓦拉沮丧、失望的离开了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