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万毅将军乘火车前往郑州办事,途中他偶遇了斯诺夫妇。还遇到了同行的地下党员张兆麟。

那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位东北军团长,斯诺女士对他印象极为深刻。

她问了万将军一个问题,他是如何看待时局的。

将军当即表示,如果蒋介石再同日本人继续妥协,他决心同抗日阵营站一起,打回老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将军是张学良少帅身边一位非常年轻的团长,他出言直率,曾有过叛逆之举。

他在自己团内建立了“抗日青年团”,惊动了蒋介石,其评价他“十分叛逆”。

那么,这样一位“叛逆”的东北军团长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而后他又走上了怎样的道路?

“叛逆”团长

1936年。10月去往郑州的路上,斯诺夫妇偶遇了万毅团长,斯诺女士对这位团长印象极为深刻。

在她的回忆中,曾描写过这位军长的形象。

她说,这位团长比起一般的军官来说,看着更加斯文。

他戴着眼镜,说话的声音洪亮,语速很快,看起来非常聪明,眼神真诚。

当问及对时局的看法时,万将军几乎没有思考脱口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表示,如果再这么妥协下去,他坚决要与抗日阵营联合,打回他的东北老家去。

并且,他已经做好了十足的思想准备,为祖国死沙场,只要时间一到,谁也别想拦住他。

他的这一番话感染了斯诺女士,女士根据这一段采访他写下了一篇文章《东北军想打回老家》。

如此,世界上也看到了东北军爱国军人的想法,进一步扩大了统一战线。

早在1936年1月,张少帅重新组建了57军109师,随后他想到了万毅将军,并将他任命为了该师627团的中校团长。

这是东北军中年纪最轻的团长,那时他才29岁。

正是有万毅将军公开表态,还有支持抗日的行动,他所在的627团,有着十分浓郁的爱国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10月底,也就是在斯诺夫妇采访完后不久,他在团中建立了一个组织,名叫“抗日青年团”。

这是中共的地下外围组织,万将军在其中担任了名誉团长一职。

距离“西安事变”发生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实际上,那时全国人民已经对当局的绥靖政策十分不满。

不光是民众游行抗议,军队之中,部队内不同态度、立场的人们也时常发生矛盾。

627团中有一批常驻人员,是国民党的政训员。

抗日青年团的成员与他们大多不对付,经常发生冲突。

而这些政训员为了邀功和报复,秘密搜集团员们的活动情况上报给了老蒋。

万将军知晓此事后,愤怒不已,当即动手打了告密人一耳光。

在那时的背景下,万将军这一耳光,闹得很大,传到了老蒋的耳朵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老蒋特地找到张少帅,批评他的团长万毅十分叛逆,要求他必须严加处置。

当然,支持抗日的张少帅,又怎么可能完全听老蒋的话?最后这件事情自然是不了了之。

讲到这里或许有朋友会奇怪,万将军作为东北军的一个团长。他为何能在团中建立起中共的地下组织?

实际上,在早年的从军生涯中,他就已经和中共的同志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万毅将军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1929年他考入了东北陆军讲武堂。

读书期间,他一直十分认真,毕业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那时张少帅还为他颁发了奖品,自那以后他加入了东北军,从少帅团副做起。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回了关内,面对不抵抗政策,东北军方面大多数士兵有着朴素的爱国情怀。他们对此表达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将军也是一样,他心中的苦闷难以排解,并在心中暗下决定一定要找到拯救祖国的道路。

将军性格直率,这件事张少帅是十分了解的。

1935年8月,他被调到西安,到少帅身边工作接受考察。

有一次,张少帅在渭河边散步时,讲到他要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东北村,用于安置那些流离失散的东北军家属。

万将军激动道:“咱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安家?东北任何一个地方都比这里强。”

张少帅听后沉默不语,十分感慨。

而就在这场谈话后的半个多月,他被派到骑兵35师,担任联络参谋一职。

在那里,他认识了中共的地下党员,刘兰波同志。

这两人是老乡,他们的家乡辽宁已被日军占领,相同的遭遇使他们有共同话题,进而产生了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交往过程中,万将军初步了解到共产党,在他了解更多革命理论后,他深知,这才是拯救国家与民族的希望。

而从那时起,万将军与中共的地下组织开始接触。

多年后他再回想起此事,他认为这一段经历,是他在政治生活上走向新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很快,“西安事变”爆发,在张少帅被老蒋设计软禁,东北军群龙无首之时,万将军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