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开工仪式现场,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据了解,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项目由金牛区人民政府、成都中医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打造,整个园区定位为中医AI·新质生产力发展基地,将成为未来各方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有源头的成果孵化、有主题的要素聚集的中医AI科技创新新范式、要素集成产业园和标杆企业孵化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空间布局上看,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将围绕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全新赛道,整合“中医药+人工智能”的创新资源,构建“三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即“医创融合区”“医疗核心区”“企业总部区”。其中,医创融合区重点聚集成都中医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创新,推动中医药领域多学科资源跨界融合;医疗核心区重点利用中医大附属医院、国医馆医疗资源,打造穿戴生物芯片、6G+居家健康等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场景,推动中医药装备临床验证和推广;企业总部区重点激活通航大厦等载体资源,引入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中医药智能产业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成都中医药大学智能医学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中医药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川飙介绍,园区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医院和居家的应用场景中发展中医药的证候芯片;二是利用中西医结合的大数据平台打造中医智能数据集、算法、算力的底座和基础;三是利用总部经济实现中医智能的成果转化,建立智能企业研究中心,实现数字中医的云上服务。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思路,产业园分三期建设,预计总投资约3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一期:搭基础

“项目第一期的任务,就是要把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的基础建立起来。”温川飙提到,一期计划投资约4亿元,以拓展空间、资源导入为主,将重点建设医工融合人才公寓、中医智能创新研究院、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中心及医学文物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才公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7.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人才公寓建筑面积约为4.8万平方米、公寓约960间,将聚集临床高层次人才3000人以上。

一期将把杏林宾馆打造为国际中医药学生交流中心,在为举办技术论坛、行业峰会等活动提供配套服务的同时,引入相关企业及院士团队构建应用场景,助推相应的新质生产力项目转化落地。

图书馆将改建为医学文物博物馆,功能定位为数字出土文物博物馆、古籍文献修复实验室、知识发现算法研究室等,其中涉及中医药文物、“天回医简”出土文字展示等,将形成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

第二教学楼将打造为中医智能创新研究院,引进重点合作企业进行关键技术布局。同时,项目将协同中医大附属医院、国医馆医疗资源,打造穿戴生物芯片、6G+居家健康等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场景,推动中医药装备临床验证和推广。

项目二期:建核心

项目二期将建设中医智能总部经济大楼、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等教研配套,打造未来新医学创新平台、中医药数智信创算力中心平台,并建设学校综合配套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智能总部经济大楼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计划引进企业120家至180家,致力于打造为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区总部经济的“新名片”。

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将承担原第一教学楼相应的教学、科研功能,并引入开放式学习空间、小组讨论室等设施,配备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设备,如智能黑板、多媒体互动系统等,打造高质量教学空间。

未来新医学创新平台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承载各类研究平台,提供20个研究平台空间,包括研发中医智能穿戴、中医智能辨证论治、数字藏象人、真实临床大数据、智能中医四诊装备研发、穴位敏化诊疗仪、中医望目诊断智能系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药数智信创算力中心平台是二期建设的“一号工程”,也是整个园区的基础支撑。作为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区的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可提供中医药数据源采集、清洗、整合和存储大数据,并提供海量数据的获取、存储和管理等中医药人工智能计算服务。该中心建成后,将基于国产的全信创技术,成为支撑中医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核心引擎。“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布局未来医学研究院、战略研究院和新质生产力的研发中心,所以这个算力中心是我们二期的重点内容。”温川飙说。

此外,项目二期还包含一个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将承担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区学术交流会议和校园餐饮服务。

项目三期:做贯通

“在项目三期,我们会完成整个园区中的老旧建筑的改造,同时也将新增一些更好的配套,使整个产区从医疗应用场景到医工交叉融合,围绕AI到成果转化全部打通。”温川飙介绍说,项目三期将以产研融合、共享共通为目的,完成新质生产力孵化大楼、乐享杏林生活中心的建设,并完成周边现状建筑风貌的提升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质生产力孵化大楼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涵盖配套服务中心、研发实验室、研发共享中心、研发中试中心和专家中心,投用后将吸纳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产业优势企业投资入驻,建设新的国家级中医药优势集群,助力打造中医药人工智能“高峰”。

乐享杏林生活中心将作为中医大十二桥校区组织指导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场地,具体包括就业创业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岳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