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前语:

从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再到两会期间作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路径和重要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甘孜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体现甘孜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此,甘孜日报社康巴传媒特开设《向“新”提“质”》专栏系列报道,今日推出 第二期《绿色崛起风正劲——我州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转型》。

绿色崛起风正劲

我州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转型

盛夏之际,徜徉于甘孜大地,举目远眺,塔吊高耸林立,车辆往来穿梭,机器轰响阵阵,一个个重点项目先后落地,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处处你追我赶的建设场景释放着催人奋进的蓬勃力量。全州上下正以“闯”的精神、“冲”的劲头,努力播下高质量发展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我州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新型能源发展机遇,在追风逐日的征程中,全力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建设,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齐心协力奋力跑出“加速度”

在白玉县叶巴滩水电站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据叶巴滩水电站负责人刘强介绍,该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量在5月上旬突破100万立方米,实现了大坝浇筑高度突破100米后第二个“双百”目标,为实现2025年投产发电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22年8月首场混凝土浇筑以来,该项目参建各方通力协作、科学谋划,经过连续22个月的不间断施工,首次实现在国内高海拔寒冷地区冬季低温期混凝土连续浇筑,大坝最大坝高已达134米,未发现一条温度裂缝。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面对低温、高海拔、大温差、干燥大风等复杂施工条件,该项目通过应用“全坝段无盖重固结灌浆”“全坝中热水泥混凝土施工温控技术”“特高浇筑层均匀连续上升”“动态调控三大高差标准”“冬季浇筑保温综合蓄热法”等技术,有效降低施工干扰和约束条件,全力保障大坝连续均匀浇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实施了《叶巴滩水电站高海拔高寒高拱坝温控防裂关键问题研究》等重点课题,针对叶巴滩拱坝特点形成一整套温控防裂分析技术、方法、标准和温控措施体系,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高拱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方面取得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推进精品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全面进入了混凝土浇筑施工,主厂房3号、4号机组座环安装完成,4号机组正进行蜗壳安装,各标段均按年度任务目标稳步推进,电站整体建设质量可控在控。

“我们这里有4000多名施工人员和200多台机械设备不分昼夜进行现场作业。”刘强告诉记者,今年将完成大坝年浇筑量102万方,实现累计坝高164米,顺利提交3号和4号机组机电安装工作面,确保实现2025年投产发电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叶巴滩水电站已进入关键施工阶段,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水电站将全面建成投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支撑。

据刘强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燃煤39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7万吨,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电站照亮群众就业路

在海拔4600米的稻城县邓坡乡山顶,乐拉光伏电站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清洁的能源,更成为了众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乐拉光伏电站,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曾经是一片寂静的土地,如今充满了活力与希望。电站的建设与运营,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许多村民告别了以前外出务工的奔波,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工作的梦想。他们有的参与到电站的日常维护工作中,精心呵护着每一块光伏板,确保其正常运转;有的投身于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用自己的双手为电站的发展添砖加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午的阳光灼热,呷玛丁建全副武装地与10多名工友们一起对乐拉光伏板组件进行检修,检查螺丝是否有松动、支架有无断裂、阵列是否完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6月,我到这里上班,每天至少能挣200元,月收入6000元左右,到目前为止,已经挣了7万多元,打心眼里高兴。”呷玛丁建告诉记者,他家有7口人,父母年纪大,弟妹在上学,以前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就靠挖虫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桑堆村第一批到光伏电站打工的村民,23岁的呷玛丁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通过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实现增收,让家人的生活因此改善不少。更令呷玛丁建欣喜的是,他还接受了多次培训和日常实操,组件支架安装、电缆电线接地等各类技术含量较高的“活儿”不在话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在乐拉光伏电站立项初期,稻城县与大唐公司共同谋划实现“地企共赢”局面,尽量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到项目建设运维中,并在施工合同上明确“当地用工比不得低于用工总数的50%”。去年建设高峰期,总用工800余人,带动当地超580人就业,累计助其增收1140万元,远超合同约定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拉光伏电站就像是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农牧民群众的就业之路,也让当地经济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州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清洁能源产业的持续推进,将为群众增收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越来越多的群众将借助清洁能源“东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绿求新不断锻造新质生产力

两岸山峰高耸入云,一江碧水波澜不惊,两河口水电站坐落在雅砻江中游。 这座宏伟的工程,正以坚实的步伐向绿求新,不断锻造着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河口水电站总装机30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约110亿千瓦时。水库库容达108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5.6亿立方米,具备多年调节能力。这样强大的规模和产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定的能源支撑。

据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河口水电站自运行以来,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200多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6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0万吨。

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充分发挥“一个主体开发一条江”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清洁能源转型,助推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新技术”赋能能源高效开发。在雅江县,两河口水电站首次蓄水至正常蓄水位。这是国内第一座采用“施工全过程智能化技术”修建的300米级超高堆石坝工程,建设过程中深入推行“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两河口水电站获得135项专利,工程多项关键工程特性指标位居国内外同类型项目前列,其中11项技术指标世界第一、7项国内第一,推动了水利土木工程由数字化建设向智能化建设的跨越,填补了“高海拔寒冷地区300米级特高土石坝冬季施工和300米级特高土石坝安全监测”多项空白,攻克了“高海拔超高流速泄洪系统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大泄洪功率下大规模防冲旋挖桩群施工关键技术、高地应力大型地下厂房施工关键技术”多项世界难题,进一步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发展,为高原高海拔及涉藏地区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介绍,两河口水电站投产两年多以来,持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开展了16项科研项目,31项QC课题研究,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188项,其中《水轮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特征数据提取与分析及辅助决策研究》项目获得了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其他项目荣获省工会五小优秀创新成果1项,行业协会五小创新奖项15项,内部自主科研项目奖项3项,取得专利5项,软著1项,申报专利10项,全面赋能电力生产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精益生产走深、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两河口水电站创新探索了超大型水光电站一体化调度、一体化运维技术体系,利用大数据、自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建立柯拉光伏电站出力特性和预测方法;建立基于智能预测和控制创新的超大型光伏电站与水电站联合调度运营模式,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电站建设和运维管理效率,为全球和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水光互补开发提供了经验。

在向绿求新的道路上,两河口水电站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更成为我国水电行业新质生产力锻造的杰出典范,引领着绿色能源发展的新方向。

据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两河口水电站负责人介绍,未来,雅砻江上将建成22座水电站,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全流域梯级电站,来自源头的每一立方水都将22次冲击水轮机,最大限度释放它的势能。

追风逐日,奋楫笃行。我州正以坚毅的决心和坚实的行动,依托自身丰富的能源资源,于绿色发展之途上疾驰奋进。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未来,我州将持续在能源之路上勇毅前行,谱写出更为璀璨的篇章,让这颗高原明珠在能源的熠熠光辉映照下焕发出更为绚烂的光彩!

记者:冯丽娜 文/图

编辑:毛莉泓

校对:向文杰

责编:杨雪

审核:肖宵

监制:杨杰